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同步發展:「新四化」 讓城鄉發展更智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習近平在成都雙流縣三星鎮南新村聽取統籌城鄉發展情況介紹。 資料圖片

——現代中國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四化同步」標誌著中國在推動現代化發展、建設和諧社會過程中再探新路。那麼,「四化」提法為何有新舊之分?所謂「新四化」具體指甚麼,又新在哪裡?如何理解「新四化」的關鍵環節呢? ■嘉賓作者:岳經綸

作者簡介:岳經綸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學流動人口公共衛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中國公共政策評論》主編及《公共行政評論》編委。)

基礎級:「四化」鼓舞幾代中國人

 回望歷史,「新四化」是相對於建國初期「四個現代化」的提法而言的。建國之初,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4個現代化曾鼓舞了幾代中國人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勇拚搏。這一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提出了「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4個現代化」;1964年12月,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在「20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重要使命。

 第二個階段:1979年在與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會談時,鄧小平把「四化」明確為「到20世紀末,爭取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人均1,000美元,實現小康水準」。隨後30年的高速發展,改革開放的成就為世界所矚目。

時不我待 「新四化」應運而生

 經濟飛速發展同時引發很多問題,使這個文明古國再也不能不直面現實。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低下的自主創新能力、破碎的社會保護體系、固化的城鄉二元結構……已耗盡人口紅利的歷史拐點上,如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發展品質與效益?

 這一背景下,十八大做出「促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戰略部署,總理李克強將「新四化」定位為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向前發展的主要抓手,更視其為深化中國社會改革的關鍵切入點。

進階級:十八大闡述「新四化」關係

 現時,中國工業化速度雖快,但過於依賴能源資源消耗,造成自主創新能力薄弱;資訊化正帶來新的經濟和社會形態,但其引領作用發揮有待提高;城鎮化明顯滯後於工業化。另一方面,農民工難以平等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務;傳統生產模式和土地流轉機制不健全導致農民合理的財產權益得不到維護。

 四者的優化改善對中國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至關重要;而四者的協調共進是整個中國社會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的一劑良藥。十八大報告將四者之間的關係依次闡述為:

1. 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與資訊化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孿生子」,二者深度融合是產業升級的方向與動力;

2. 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蘊含巨大的內需潛力,是現代化建設的載體,是實現工業化的強力驅動器;

3. 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 協調。「倉廩實、天下安」,農業現代化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基礎和重要支撐,把好耕地紅線、打牢農業基礎、確保糧食安全是發展的堅實根基。

4. 統籌推進「新四化」需要平衡好多方面關係,而改革創新依然是根本動力。在企業、財稅、金融、價格、戶籍、土地管理、社會保障等制度方面進一步突破,釋放出持久動力,才能真正迎來發展的春天。

 總之,「新四化」強調的是四者之間相互支撐、互為動力,從而形成新的發展引擎:工業化創造供給,城鎮化創造需求,工業化、城鎮化帶動和裝備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為工業化、城鎮化提供支撐和保障,而資訊化推進其他。因此,促進「新四化」在互動中實現同步,在互動中實現協調,才能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摘星級:城鎮化重中之重 不能人為「造城」

 城鎮化是「新四化」的重中之重。李克強強調,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品質,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要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方向,不能人為「造城」,要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讓農民工逐步融入城鎮。要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提供市場,實現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

透支紅利換發展 得不償失

 傳統城鎮化實際上只是人口遷徙,以透支資源環境紅利、土地紅利與人口紅利為代價換來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結構中最大的問題是城鄉二元結構仍然明顯,甚至連城市內部也出現二元結構的隱患,資源型城市和礦區尤甚。而新型城鎮化道路就是要讓進城農民、務農農民和城市貧民都能夠通過「人」的提升,共用基於平等的社會公民身份的福利與權利。可見,城鎮化已超出經濟領域的訴求,成為觸及整個社會領域的深層次改革,它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經濟發展戰略、土地利用與戶籍制度改革、利益表達機制、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等問題。

政府參與 發展城鎮化

 有觀點認為,城鎮化過程有自身的邏輯,其依托於經濟發展,形成於建設開發,成長於社會服務,優化於持續提升,因此要依靠市場力量來推動,行政力量不宜過多干預。然而,中國城鎮化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其啟動便是源於行政力量出於自身意圖的強行運作所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盤根錯節的利益格局將其進一步套牢。因此,在新型城鎮化中,政府需要參與,在頂層設計上發力,破除利益壟斷,有意識地引導合理布局與規劃,為市場力量發揮作用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礎。

概念鏈接:

 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是推進現代化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要地位的過程,其主要內容包括勞動資料、工業管理、勞動者和管理者知識結構、工業部門結構4個方面的現代化,並且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要達到當代世界水準。

 國際上衡量工業化程度,主要經濟指標有4項:

1. 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00美元為初期,達到3,000美元為中期,達到5,000美元為後期;

2. 工業化率(industrialized rate),即工業增加值佔全部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0%至40%為初期,40%至60%為中期,60%以上為工業化國家;

3. 三次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一般初期產業結構為12.7:37.8:49.5,就業結構為15.9:36.8:47.3;

4. 城鎮化率,一般初期為37%以上,工業化國家達到65%以上。

 工業化進程一般分為早期、中期和新興工業3個階段:早期以輕工業為中心;中期以重化工業為中心,這期間化工、冶金、電力等重化工業有了很大發展;新興工業階段是工業高加工度化的階段,對原材料的加工鏈條越來越長,中間產品迅速增加,工業發展對技術裝備的依賴大大提高。這3個階段,反映了傳統工業化進程中工業結構變化的一般情況,並不意味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完全按照這種順序去發展。

 城鎮化(urbanization):與國際上通行的表述方法「城市化」同義,它表現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過程。這一歷史過程包括4個方面:

1. 城鎮化是農村人口和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過程;

2. 城鎮化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向城鎮聚集發展的過程;

3. 城鎮化是地域性質和景觀轉化的過程;

4. 城鎮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識在內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擴散和傳播過程。

想一想:

1.根據上文,指出「新四化」和「四化」的不同之處。

2. 參考上文,指出「新四化」中的四項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分4方面說明。

3. 為甚麼說城鎮化是「新四化」的重中之重?試舉例說明。

4. 你認為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發展應當如何平衡?解釋你的答案。

5. 有人認為,「政府不應該過多干預城鎮化發展」,你有多大程度同意這一觀點?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論證你的看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 慧

延伸閱讀:

1. 《李克強:推進「新四化」 統籌城鄉發展》,香港《文匯報》,2013年3月6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3/06/CH1303060039.htm

2. 《李克強部署黑龍江先試農改》,香港《文匯報》,2013年4月4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4/04/CH1304040032.htm

3. 《以人為本的新「四化」:城鎮化成主驅動力》,2013年3月7日,網易網,http://money.163.com/13/0307/01/8PB03Q4300253B0H.html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 慧

資料速遞站:請即登入http://kansir.net/「Kan Sir通識教室」瀏覽更多參考資料及學習教材。

逢星期一見報

相關新聞
科大3D模擬試身 網上買衫更稱心 (圖)
城大教授「觀天」首獲英學報大獎 (圖)
培僑升大率高 勞校閱讀體藝佳 (圖)
半數港童懶飲水 損集中力易疲累 (圖)
中史選修遞減 教評會盼優化
醫護緣:課餘涉獵中醫 就職大派用場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包山商品化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人皮「變」胚胎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食窮」石斑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新興國互惠互利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粵毒米恐慌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恨生「貴」子 (圖)
通識把脈:亂用概念解釋現象 適得其反
同步發展:「新四化」 讓城鄉發展更智慧 (圖)
概念圖:「新四化」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