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全球經濟此前呈現出的「雙速復甦」——即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強勁、先進經濟體增長疲軟的狀況,目前已變成「三速復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表現依然強勁,但在先進經濟體,美國和歐元區似乎日益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了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料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只有3.3%,較今年初的同類預測低0.2%;其中,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速預計在2013年將達到5.3%,2014年將達到5.7%;美國2013年將增長1.9%,2014年為3.0%。與此形成對照,歐元區的增長預計在2013年為-0.3%,2014年為1.1%。
IMF在報告中指出,基於美國財政整頓的背景,目前,儘管私人需求已隨著信貸和房地產市場的恢復而有所提振,但財政調整的幅度大於預期將使該國2013年的實際GDP增長率停留在2%上下。
而歐元區的負增長預測則反映周邊國家的增長疲軟,也反映出核心國家的某些疲弱狀況。IMF認為,德國的增長在加強,但預計2013年仍將低於1%;法國經濟2013年將是負增長,這是財政整頓、出口表現不佳、信心低落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另一方面,市場卻擔心,核心國家是否有能力給予周邊經濟體以必要之幫助。IMF預計,多數歐元區周邊國家(特別是意大利和西班牙)2013年經濟將顯著收縮。內部貶值過程正在緩慢進行,這些國家中的多數正逐漸變得更有競爭力。然而,外部需求不夠強,難以彌補內部需求的疲軟。薄弱的銀行、薄弱的政府、低迷的經濟活動之間的負面回饋迴路仍在相互強化。
政策風險不能鬆懈
在多年的通貨緊縮、經濟增長極其緩慢或停滯之後,日本新一屆政府宣佈了一項新的政策,基本內容是大規模量化寬鬆、正通脹目標、財政刺激和結構改革。IMF認為,該政策將在短期內促進經濟增長,預測日本2013年的增長將為1.6%。
與先進經濟體喜憂參半的形勢形成對照,新興市場經濟體表現良好。目前商品價格高漲、利率低、資本大量流入的狀況在過去往往會導致信貸繁榮和經濟過熱。但這一次,政策制定者總體上有效地將總需求控制在與潛在水平相一致的水準上。IMF也同時指出,一些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潛在增長率本身相對於危機前趨勢有明顯下降。儘管不同國家的情況有所不同,但有證據顯示,這種下降有一部分是源於政策引致的扭曲,應加以解決。
美國的重點應是確定財政整頓的正確路徑。IMF報告認為,儘管自動預算削減程式緩解了對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但這是錯誤的做法。美國目前應實施規模更小的、更有效的財政整頓,同時承諾未來加大整頓力度。
歐元區過去一年在制度方面取得了進展,特別是制定了銀行業聯盟的路線圖。歐洲中央銀行提供的「直接貨幣交易」計劃雖然尚未開始實施,但已經降低了小概率重大風險。但IMF直指這還不夠,周邊國家的借款人支付的利率依然過高,無法確保經濟復甦。另外,極需採取進一步措施,在不削弱主權信用的情況下增強銀行。私人需求的疲軟也表明,國家應當在有餘力的情況下讓自動穩定器發揮作用,一些具備財政空間的國家還應在此基礎上採取進一步措施。
至於新興市場方面,IMF認為相關經濟體仍要面對不同的挑戰,其中之一是如何應對資本流動。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基本前景具有吸引力,加上先進經濟體目前的低利率,這可能導致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持續資本淨流入和匯率升值壓力。這樣一個過程是市場希望出現的,也是全球再平衡的一部分,而全球再平衡是使世界經濟恢復健康所必需的。同時,資本流動可能波動不定,這增大了宏觀經濟管理的難度。資本流入國面臨的挑戰是,努力適應這一基本趨勢,同時在資本流動威脅宏觀或金融穩定時降低其波動性。
總之,IMF相信,在美國最近經濟形勢好轉的同時,市場對歐元區的擔憂重新加劇。鑒於各國之間的緊密相互關聯性,不均衡的復甦也是充滿危險的復甦。一些小概率重大風險已經降低,但政策制定者現在還不能放鬆。
黃金價格仍處高位
至於全球大宗商品方面,近期黃金白銀史無前例的暴跌,給了風雨飄搖的全球大宗商品沉重一擊。高盛發表最新報告指出,即使金價已經暴跌,但目前仍處於歷史高位,未來繼續下跌風險仍然很大,所以不建議投資者抄底。首先,支撐黃金價格走強的兩大原因都不復存在,一是抗通脹,二是避險需求。此外,目前支撐金價的主要是投資需求,並非消費需求,而投資需求已經出現了明顯衰退,未來黃金被拋售的壓力很大,尤其是過去幾年黃金ETF產品在高位建倉黃金,至少有300噸黃金的建倉成本高於目前的黃金價格,如果這些ETF開始拋售黃金,金價可能會迎來新一輪暴跌。
事實上,幾乎所有期貨品種都對此做出反應, IC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自去年7月份以來首次跌破100美元關口,國際油價走出單邊暴跌行情;高盛也指出,將3個月後的銅價預期從此前的每噸8000美元下調至每噸7500美元,將6個月後和12個月後的銅價預期分別下調至每噸8000美元和7000美元,之前分別為9000美元和8000美元。雖然下調了價格預估,其預期仍反映出該行維持未來銅價將高於目前水平的觀點。美元指數大幅走強,且市場對未來商品需求前景依然充滿擔憂,是此輪大宗商品下跌的主要原因。目前謹慎情緒濃厚,市場弱勢相信短期難以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