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良(右二)的實驗室去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他表示裡面也有浸大的參與,也是港澳地區首次以中醫藥研究獲該獎。澳科大圖片
——澳科大校長劉良嘆港爭拗多 專家意見受未重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將於周一再次討論前李惠利校舍用途。就香港浸會大學一直爭取在此地興建中醫教學醫院,曾擔任浸大中醫藥學院院長逾10年、現於澳門科技大學擔任校長兼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劉良,雖無意評論此次爭地風波,但看到港澳兩地中醫藥教學及科研的發展,他慨嘆香港過去10年縱然進步不少,奠定了不俗基礎,但礙於社會爭拗過多,專家意見未被充分重視,故香港的發展速度比不上較遲起步、但「小步快跑」的澳門。
劉良除了上述的兩地經驗,其實更早前亦曾任職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對比三地中醫藥教學及科研的發展,劉良認為各有優劣。他表示,內地自1956年就發展中醫藥教育,香港則是在1998年始於浸大,澳門則最遲起步,在2000年時澳科大才有這一科,「內地規模比港澳大得多,多專家、多臨床病例,這是我們無法比擬的;而香港過去10年也進步了不少,在管理制度、課程及研究、國際銜接等方面都奠定了不俗基礎,這方面要給予政府肯定;澳門雖最遲起步,但當地政府將之視為4大領域之一,再加上能配合國家的『十二五規劃』,獲得國家支持,所以可以發展得很快」。
澳發展潛力大 外商紛進駐
雖說港澳發展年期相若、各有優劣,但後者卻有著香港視為「夢幻」的資源︰澳科大裡,有著與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為夥伴的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樓高2層,有約5.2萬平方呎之大,當中的儀器合共逾億元,有著全國最先進的「色譜質譜—核磁共振儀」(LC-SPE-NMR),還與世界最大的色譜儀器公司美國安捷倫(Agilent)、德國的布魯克(Bruker)有聯合實驗室,可以比任何研究基地都要快一步體驗到新的儀器、掌握最先進的技術。
劉良表示︰「我曾問過這些儀器公司︰『我在浸大時也有向你們買儀器,為何你們當時不和我們開聯合實驗室,現在卻肯與澳門的院校合作?』他們說,因為澳門發展潛力大。」
港討論冗長 非專家意見主導
其實以中醫藥為發展方向,香港政府也提出過,希望可以成為國際的中醫中藥中心,但兩地的發展有何差異?劉良認為,差異在於社會,「香港社會爭拗很多,討論很長時間也沒有定案;專家的意見又未被充分重視,往往被非專家的意見『壓著』。澳門這邊雖然以博彩業為主,但近年市民也有了一種靠研發去發展城市的思想,這思想很前衛,也幫助了政府在設定發展方向後,就可『小步快跑』地向前發展,所以說『家和萬事興』,亦有其道理」。
香港的發展力度及速度未必及得上澳門,但劉良認為香港還是有其優勢,「像我們實驗室去年就奪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裡面也有浸大的參與,也是港澳地區首次以中醫藥研究獲該獎」,因此,劉良認為香港若在中醫藥發展方面有定位及規劃,亦能保持其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