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展演」走入西南的絲竹聲 尋黔之「根與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貴州刺繡

 貴州,是中國西南的一個文化大省,簡稱「黔」。這裡匯聚著中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以及地理、歷史、自然以及人文風光與遺跡。日前,貴州省文化廳與特區政府康文署承辦的「根與魂: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本港正式拉開帷幕,展現貴州省豐富的人文遺產風貌,帶領香港市民走進內地西南的絲竹聲中。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黔境之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的華夏大中原文化不同。無論是展品、藝術表演還是文化藝術的傳承人物,都有一種新穎和熟悉的二重協奏感。新穎之處,是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別於中部的傳統漢族文化;熟悉之感來自:隨著文明的交流,能夠在他們的藝術呈現中,找到我們想要的寄託。畢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是所有愛好文化的大眾。

主題新穎、形式多樣

 今次的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於本月六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開幕。為了體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發揚、傳承中國多元文化的精髓意義的重視,當天國家文化部副部長董偉先生親自來港為今次走入香江的貴州文化交流活動擔任開幕主禮嘉賓,並剪綵助威。

 整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演活動,由國家文化部與本港民政事務局舉辦,主要內容包括一項展覽,三場講座以及兩場歌舞演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交流展演主題定名為「根與魂」,主要是從精神和文化層面來展現貴州省豐富的人文遺產風貌。為期十天的展覽,一共展出四十二個項目,這些參展物件都是從貴州省總數近四千七百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精選出來的,大致分為繡、紙、銀、泥、木、竹、染、漆、影、藥、畫等十一個主題,並配套以與這些主題相關的物品陳列,以增強參觀者的實物感。

有現場動態創作與表演

 較為特別的,是今次展覽,主辦方一共邀請了十二位貴州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現場的動態創作與表演展示,讓觀眾能夠真切體會到非物質文化遺產薪火相傳的艱辛與不易,並用精彩的圖片和文字,介紹這些文化遺產傳承人故鄉的風情以及他們巧奪天工的精湛文化技藝。除此之外,在中央圖書館的展覽大廳,還會增設一個小舞台,邀請貴州的苗、侗、布依等少數民族藝人進行當地的傳統戲曲、音樂和舞蹈的表演。

 除了感官視覺上的文化交流外,歷史文化的背景敘述,也是今次展覽的一大特色。為了與今次展覽的主題相適應,主辦單位在中央圖書館還舉辦了題為《民族文化的視野下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穿在身上的歷史——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服飾的精神世界》以及《藍花故事——手工技藝背後中國貴州山地多民族的祖靈世界和生活技藝》三場學術講座,力求從理論的高度闡述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

繡麗、衣靚、紙美

 今次來香港展覽的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少數民族服飾以及剪紙工藝,是三個較為重要的領域,構成了貴州當地重要的民族風情和人文景致。

 貴州的刺繡,與服飾緊密相連。其當地少數民族的刺繡,大多集中在衣領、袖口、帽子、腰帶等等。其圖案,內容上有幾何圖案,有自然圖案,也有繪畫圖案。而其主要作用在於族群識別、歷史記憶、祖先崇拜以及吉祥祈福幾個方面。其靚麗程度,不亞於現代歐洲時裝。

 水族,是貴州一個以剪紙藝術而著稱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的多數人自幼學習剪紙藝術,並且從祖輩以及現實生活的環境中去找尋剪紙藝術的素材。水族的剪紙藝術,其意象大多來自本民族的服裝圖案,或是從自然景致中獲得創作靈感。美,是自然的。很多時候,剪紙的先期準備是繪畫,然後根據繪畫的圖再裁剪中造型。但是水族民眾的剪紙技藝相當強勁,無需繪畫,即可在大腦中形成模板,然後開始下一步工序,並多以動物為取材形象。

農民畫:創意文化新起點

 農民畫,是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興起的新興畫種。之所以稱之為農民畫,是因為作品的創作者幾乎都是中國最為普通、樸實的農民,而創作的題材,也大多以農村的生活、勞動為主要的內容。今次前來香港展覽的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包含了農民畫的內容。因為貴州的農民畫,與刺繡、剪紙等工藝緊密相連,也融匯了傳統中國畫的創作手法,因而是傳統西南文化在新時代的新運用、新形式。

 出生於1974年的楊明英,是貴州六盤水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因為傳統的緣故,她天生能夠繪製帶有當地文化風格的一些藝術作品。身為苗族人的她,自小就從祖輩們那裡習得了苗族傳統的藝術製作工藝。因為種種緣故,她沒有上過一天學、接受過一日的正規藝術教育。但是,隨著當地開始建立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目標正式確立,她的苗族手繪藝術被當作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存、發揚。當地政府為她以及類似情形的人組織了培訓機構,進行一些藝術課程輔導和進修,讓他們能夠從更現代、更多元的角度發揚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時,為了讓楊明英他們能夠安心創作,政府會每年從他們的手中收購不少藝術作品,向全中國、全世界進行推廣。打響了知名度之後,愈來愈多的企業家、私人收藏者也會購買他們的作品。

 楊明英告訴記者,農民畫的素材,很多取自於苗族的神話、傳說。與傳統的中國畫寫實、寫意不同,苗族的農民畫講求的是「畫不像」——即,在欣賞者能夠大致看懂作品內容的基礎上,對其中諸如動物、植物的意象,採取虛化概念的手法,讓其形象與人們腦海中的形象愈來愈大、愈來愈遠,這才是農民畫的創新之處。

相關新聞
從「展演」走入西南的絲竹聲 尋黔之「根與魂」 (2013-06-12) (圖)
「交叉口.異空間」——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 (2013-06-12) (圖)
2013創意城市 東邊舞蹈節 (2013-06-12)
西安舉辦第二屆端午「唐詩節」 (2013-06-12)
白糖抹身 一場身體藝術 (2013-06-08) (圖)
甜蜜又簡單─對話孫國娟 (2013-06-08) (圖)
第一個自營藝術區 (2013-06-08) (圖)
另類視聽體驗《爆點》漫畫音樂會 (2013-06-08) (圖)
古龍三子為父拓展年輕讀者 (2013-06-08)
走東走西:大作家的寫作百態 (2013-06-08)
遊走市區 閱讀香港建築 (2013-06-05) (圖)
讀城記:紛繁的春夏之交 (2013-06-05)
中大合唱團輝映流芳四十載 (2013-06-05)
意境與實體的擬構 李楚洳眼中的油畫與攝影 (2013-06-01) (圖)
走東走西:英國華人 (2013-06-01) (圖)
「因腦維新族」互動展挑戰傳統藝術 (2013-06-01) (圖)
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與港府合辦 藝術行政人才發展計劃 (2013-05-29) (圖)
讀城記•新加坡:三生三世 (2013-05-29) (圖)
耶魯大學合唱團與哈工大師生共享音樂之趣 (2013-05-29) (圖)
United Mutants為正義發聲 (2013-05-2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