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最新學年數據顯示,研究院研究型畢業生失業率為3.9%,遠高於其他學歷程度的學生。圖為浸大畢業禮。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龐嘉儀)香港欠缺高科技產業,研究政策發展亦慢,連帶大學高學歷研究生就業亦慘被拖累。教資會近日公布2011/12學年8大院校資助全日制畢業生就業數據,其中包括哲學碩士(MPhil)及哲學博士(PhD)等研究院研究課程的畢業生情況最差,超過8%人屬失業或就業不足,當中失業率為3.9%,不單遠遜於職業性高的研究院修課課程,比起學士學位甚至副學位的1.8%失業率,也高出超過1倍。有學者直言,本港研究氣氛淡薄,未能為有關畢業生提供足夠出路;亦有人指研究生具高度專業性,尋找合適工種需時,較難界定為「失業」或「就業不足」,認為情況未算嚴重。
8大院校各級課程共有1.87萬名2011/12學年畢業生回覆有關統計調查,以學士學位約1.5萬人最多。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底,總體失業率為1.9%,但若按程度計,差異則較大,當中副學位與學士學位均為1.8%,研究院修課課程約為1%,而修畢研究院研究課程者,失業率卻高達3.9%。就業不足率方面,則以副學位的5.8%較高,但研究院研究課程亦達4.2%,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則分別為3.8%及1.1%。
各校畢業生年薪「貧富懸殊」
而針對學士學位畢業生就業狀況,教資會數據亦列出8大院校間的比較;以失業率計科大屬最高約3.3%,最低則為港大的0.4%,就業不足方面則以浸大5.8%較高,而教院未有人就業不足。此外,數字也反映各院校畢業生間「貧富懸殊」情況嚴重,嶺大及城大平均年薪分別只得14.3萬元及14.8萬元,但港大及教院則有23.6萬元及23.4萬元,差距最多達65%。
就8大研究生失業率相對偏高,負責教聯會大專事務的副主席胡少偉指,由於政府研究支出和投入不高,除所修內容與專業掛u如法律、醫療等研究生外,文理科的出路確較狹窄,求職相關困難;而部分來自內地或外國的研究生,「本地社會網絡也較弱,且不熟悉就業市場,也難免容易失業」。他認為政府和商界應增加資助,以推動科研相關政策及產業,進一步發展知識型經濟,為研究生提供出路。
市場適合研究型畢業生工種少
本身為城大講座教授的香港學者協會內務副主席譚鳳儀則指,市場上適合研究型畢業生的工種確不多,本地研究機構又少,畢業生或要較長時間調查和摸索才覓得合適工作,但就業調查只截至年底,數據採集上存在時間差,將其界定為「失業」或「就業不足」未必完全準確。
她又提醒畢業生,內地和台灣都設有不少研究院,私人公司對研究專才亦有需求,經費投入又多,或能為本地院校研究生提供出路,但整體上仍要視乎個別學科的研究方向和發展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