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專院校研究助理的普遍薪酬待遇及工作前景欠佳,學界憂慮長遠將影響本地研究發展。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龐嘉儀)除流失率高及起薪點低,現時大學研究助理的受聘模式亦受質疑。教育局提交立法會財委會的文件顯示,今學年八大有超過2,000名研究助理只獲一年或以下聘用合約,佔總數76%,工作狀態可謂「朝不保夕」。其中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一年或以下合約的研究助理更佔近九成或更多,情況令人關注。
科大理大港大重災
資料顯示,2012/13學年八大共有2,021名研究助理只以1年或以下合約聘用,佔總數76%,即使是較資深的高級研究助理職位,獲1年或以下合約的比率也達七成。事實上,八大研究助理「超短約」情況似有惡化跡象,過去兩年有關比率約為72%至73%,明顯較本學年低。若以院校計,只有中大及嶺大情況較佳,有三成至四成研究助理屬「超短約」,而科大、理大及港大等的比率卻有約九成。
「過渡式」心態 對前景無信心
曾於港大理學院任研究助理的何先生表示,當時其學系的研究人員多數以半年至2年的合約形式聘請,起薪點約為1.3萬元,而學校雖有透過廣告公開招聘,但取終獲聘屬少數,「通常都是學生於暑假曾任兼職研究助理,畢業以後再順理成章獲相關教授聘用」。他直言,當時只是以「過渡式」心態任職,畢竟合約期太短,對前景缺乏信心,目前他已轉職港大醫學院任合約期較長的技術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