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傳媒朋友來電,說有大學教職員聲稱要求學生跟他學《廣韻》的反切是為了學做格律詩詞。言下之意,中國讀書人學做唐詩宋詞都要識《廣韻》的韻部。問我有甚麼意見。
這令我想起三十年前的舊事,那時升上大學預科,即是大學三年制時代的中六,那時中學至大學是五二三,現在是三三四,都是十年。因為我讀的是理科課程,不用再修中文,若有所失。便跑去請教黎恭棣老師,問如果想自學古詩文,應該看些甚麼入門書。黎公吩咐我學詩先讀《笠翁對韻》,學文先讀《古文評註》。結果,我只買到《古文評註》,學詩的事就不了了之。
後來因為對粵曲有興趣,讀了著名劇作家陳卓瑩先生的《粵曲寫作與研究》,但是我不會讀譜,結果只因而粗通平仄。到了二零一二年初,兩位文友(即是大師父、二師父)鞭策我學寫詩,就由學做對聯、詩鐘入手。由從未正式對過對子,到寫了第一組七言絕句,前後不足二十天。我可以這樣速成,當然是先有了近三十年讀古詩文的基礎。
現在簡介傳統中國讀書人學做格律詩的次序。
第一步是背書,先背詩詞。詩可選《唐詩三百首》、《千家詩》,詞可選《宋詞三百首》、《白香詞譜》等,背詩詞是為了學會欣賞詩詞。
然後背韻文,如:《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背這兩部書是為了掌握用韻、對仗和平仄。當年黎公當我已讀過點詩詞,所以便吩咐我讀《笠翁對韻》。此書是明末清初李漁所作,隨便抄一段《笠翁對韻.一東》:「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然後是學作對聯和寫詩鐘,這樣就是初步學詩律。如果當年我不是「沒了下文」,黎公當會這樣循步漸進教我。
再然後就是掌握詩律,主要是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絕句、七言律詩;若再學填詞就要學詞律,按詞譜認識一個詞牌的句數、字數和平仄要求。名作家金庸就在中年以後拿王力教授的《漢語詩格律》自學寫詩填詞。
現在可以入正題講「韻部」,二十世紀中國詩人詞客寫詩填詞時的用韻已有規定。做詩按《平水韻》的平仄和韻部,這書是南宋劉淵所編。填詞則按《詞林正韻》的平仄和韻部,這書是清代戈載所編。
要不要學《廣韻》?
我只能說,像金庸、潘國森這類中國讀書人到了中年以後才學人寫詩填詞,是絕對不需要學《廣韻》的反切。《廣韻》分二百零六個韻部,平水韻只得一百零六個。例如《廣韻.上平三鍾》就合併到《一東》、《二冬》去,學來何用?
結論是:「說學寫詩填詞要先學《廣韻》反切,是悠謬之談,誤導後學。」不會反切,也可以做詩人詞客。寫詩要依「平水韻」,一般人是先讀熟「平水韻」再下筆,我卻是偷懶走捷徑。先用粵曲韻起稿,再查平水韻,有衝突就修改遷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