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漂系列•落地生根:居港20載名「露餡」 仍被問「哪裡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在港生活近20年,閻洪已經融入這個社會,還參選過2次「選舉委員會」。黃偉邦 攝

——學者香江組家庭建事業 「單字名」卻成另類標籤

 說起港漂,大家只會想起來港求學、剛畢業後留港工作的內地生,但其實在香港各所院校內,那些內地學者當中,部分人又何嘗不是懷有一份漂泊的心情?於香港生活了近20年、已拿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說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居港大陸海外學人聯合會」名譽會長閻洪,在香港建立事業與組建家庭,熱心社會事務,到了今時今日,卻仍然有人問他:「你是哪裡人?」他總是肯定地回答:「我是香港人。」只是香港社會裡還有人不認同這一批學者,還將兩個字的姓名轉化為另一種標籤。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

  「居港大陸海外學人聯合會」,單看名字就知道這些學人有著多地的生活體驗。閻洪出生於四川成都,曾到過日本和美國留學,上世紀90年代初來到香港,現在已住了將近20年。

「是香港不認同我們」

 回憶起當時其實有兩個選擇,一是留美,二是來港,「但留美是你需要人,來港是國家需要你,有很大不同」,他又直言︰「我很認同自己的香港身份。不過,早前我和EMBA課程的人吃飯,他們說,是香港不認同我們。」

決心說好「港話」 「警告」學生勿取笑

 所謂的不認同,有時反映在大家寧願和內地學者講英文,也不願意說普通話,個性率直的閻洪又道︰「我有時會和這些人說,你以為你的英文很好嗎?我覺得『好麻麻』。」不過,語言在他身上根本不是問題,他一早已學會了廣東話,「當時我學廣東話,就『警告』了學生不可以笑我,又要他們跟我說廣東話」。原來如此流利的口語來自他的決心和對學生的「警告」。

 適應力甚強的他,自言自己並不漂泊,原因不在於家庭和住所,而在於自己有沒有港人的「身份自覺」。只是,身份上的認同,不只見於自己,還見於社會和他人。近20年來,他還是會斷斷續續地被人問起:「你是哪裡人?」近年又多了一句:「你退休後要到哪裡?」他中氣十足道︰「我就是香港人!有時我會和我的學生說,我在香港住了快20年,比你的時間還長,你是香港人!我不是香港人?黐線鵅I咩logic(邏輯)!」當中的「黐線」,就十分地道,而中英夾雜,又是港人說話的另一特色。

熱心社會事務 曾參選「選委會」

 熱心社會事務的他,還曾經兩次參選「選舉委員會」,可惜都是落選收場,「有人和我說,閻教授你不會選得上,因為你的名字只有兩個字,一看就是『大陸人』。你即使再多住20年,也是『大陸人』」。如此直白的說話,他在心裡只折射出「他可能講得對」的感受:「我知道我不會選得上,但我還是好認真,因為我希望其他內地出生的學者也可以投入香港的社會。最近這次就有很多有資格投票的人都有出來投票。」不過,他又強調,當中也涉及「天時」問題,因為很多學者都是2008年或2009年時來港,剛好不夠7年,「否則也有點機會,雖然他們未必都會投我」。

欣賞港國際化 享受簡單生活

 對於香港這個社會,他還有很多感受和體驗︰他是一支青少年足球隊的領隊,亦是本地一個佛教團體的顧問,他喜歡香港完善的規劃和制度,欣賞香港國際化,享受香港簡單生活,不那麼政治化。

 不過訪問到最後,回到「是不是港漂」的議題上,他只是喃喃地說︰「算唔算呢?我係唔係港漂呢?我都唔知。」

相關新聞
直資「貴族化」爭議:善長「包底」升直資 貧生「怕瘀」顧忌多 (圖)
減75%學費升協恩 料再苦戰英語 (圖)
家長萬金廣鋪路 害文憑試生更迷惘 (圖)
中大專修院增3課程 3.7人爭1額 (圖)
毅進文憑獲4,000網上申請
批聖保祿諮詢不當 家長校友反「轉直」
普通話聊天室:從詞序與簡稱看粵普差異
港漂系列•落地生根:居港20載名「露餡」 仍被問「哪裡人」 (圖)
港生友善減漂泊 「縫隙」只因欠溝通 (圖)
矛盾心情:盼走出小天地 冀港人包容接納
英基6生考滿分膺IB狀元 (圖)
吳克儉:研深辦港人子弟學校 (圖)
煩惱如霧:青春路遇絆腳石 腦轉彎精神爽 (圖)
模擬試題: (圖)
資料一:青少年精神科求診人數 (圖)
資料二:青少年自殺事件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