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矛盾心情:盼走出小天地 冀港人包容接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09]     我要評論

 在閻洪身邊,有著各種想法的內地生和內地學者。有人住了10多年了,卻沒有家的感覺,有人生活質素明明下降了,卻依然希望留在香港。他希望,內地生可以更勇於踏出自己的圈子之餘,香港人也可以更開放,去接納不同的人和事。

「漂」不「漂」 源自內心矛盾

 雖然閻洪喜歡香港,但他身邊卻有不少學者,怎樣也沒有「此處吾家」之感,「有個從北方來的學者,在香港已經結婚生子了,由助理教授升到教授,結果都是離開香港,他說這裡沒有『自己地方』的感覺;又有個同事,在香港工作了10多年,最近又去了亞洲其他國家,他說覺得自己不像香港人。所以,漂不漂不在於他在香港擁有甚麼,而在於他內心的感受」。他表示,其實不少內地來港的學者,即使已住滿7年也不願意換領永久居民身份證,「因為他們不想放棄內地身份」。

 相比之下,內地生的反應則截然不同。在他的觀察中,內地生都很喜歡香港,「雖然現在來港讀書的內地生很多都家境很好,回去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但他們都很喜歡這個地方,如果可以找到工作,我相信他們九成都不願意走」。

兩地爭議 源於文化差異

 對於紛紛擾擾的兩地爭議,閻洪認為,問題出於文化差異之上,「並不是說誰好、誰不好,只是大家看法不同」。就像大家看到內地遊客一些不文明行為都會冒起不認同之感,只是有些香港人會指罵這些內地人,而閻洪則只會上前與對方講道理:「有時我想,我沒有像一般香港人那樣生氣,是否我並不那麼『香港』?」

 但他有時也會質疑香港的風氣,就像去年特首辦公室聘任了一位內地生,結果引來滿城風雨,閻洪質疑當中的理據,並反問︰「如果是外國人,會不會就沒有問題?」像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大學的「話事權」亦一併回歸,「香港人作主了,但內地學者還是像以前一樣(不受重視)。有時我覺得,是這個社會在告訴我『你不是香港人』」。

拉近距離 不組「內地生莊」

 雖然如此,他也認為香港這些年正在朝著好的方向轉變,校園內也有更多人可以講普通話,大家可以更兼容,他亦鼓勵內地生與本地學生融合。有見近年兩地學生又分為兩個圈子,為了拉近他們的距離,閻洪曾「下令」其學系的學生不可自組「內地生莊」,要「上莊」就和本地學生合作,逼大家踏出自己的小天地,互相交流。他認為,香港校園內多了內地學生和學者是好事,「但香港人應該再開放一點」。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

相關新聞
直資「貴族化」爭議:善長「包底」升直資 貧生「怕瘀」顧忌多 (圖)
減75%學費升協恩 料再苦戰英語 (圖)
家長萬金廣鋪路 害文憑試生更迷惘 (圖)
中大專修院增3課程 3.7人爭1額 (圖)
毅進文憑獲4,000網上申請
批聖保祿諮詢不當 家長校友反「轉直」
普通話聊天室:從詞序與簡稱看粵普差異
港漂系列•落地生根:居港20載名「露餡」 仍被問「哪裡人」 (圖)
港生友善減漂泊 「縫隙」只因欠溝通 (圖)
矛盾心情:盼走出小天地 冀港人包容接納
英基6生考滿分膺IB狀元 (圖)
吳克儉:研深辦港人子弟學校 (圖)
煩惱如霧:青春路遇絆腳石 腦轉彎精神爽 (圖)
模擬試題: (圖)
資料一:青少年精神科求診人數 (圖)
資料二:青少年自殺事件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