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甘肅旅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自然文化雙貴產 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自然文化雙遺產——天水麥積山

甘肅省天水市東南十餘公里處,坐落着與敦煌莫高窟、山西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的麥積山石窟。這裡林海蒼茫,奇峰林立,幽谷縱橫,深潭掩映,奇珍異寶隨處可見,更有名勝古蹟星羅棋佈,歷史文化遺存燦若星海,自古以來被譽為隴上林泉之冠,西北第一洞天福地。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令古往今來的遊者無不稱奇叫絕。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岳、肖剛

麥積山孤峰傲立,形似農家麥垛而得名,方圓215平方公里的景區又因山而名麥積山風景名勝區。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西秦嶺東端小隴山林區,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既是世界典型的大陸造山帶,又是中國大陸南北地質、地理、氣候和植物的天然分界線、過渡帶。元古宙、顯生宙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地層集中了地質構造學、地貌學及事件地層學的珍貴地學遺蹟,屬於具有保護價值的代表區域。

特殊地理位置,適宜氣候條件,複雜多樣地質地貌及多期次構造運動影響,形成麥積山風景名勝區花崗岩峰巒雄偉險峻、紅砂礫岩赤壁丹崖、變質岩幽深曲折,深切叢山溪瀑峽谷及深源斷裂自噴溫泉等類型多樣、景色秀麗的天然景觀,同時也孕育了豐富的生物物種。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北雄南秀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生態系統,獨一無二的地質地貌結構,不僅在中國眾多風景名勝區中首屈一指,即使在北半球同緯度地區也極為罕見。五大景區、180多個景點涵蓋人文、歷史、自然生態、動植物資源、地質地理等各個領域,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山水林泉俱佳,文化底蘊深厚,觀賞遊覽價值極高,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可持續發展價值。

近年來,天水市實施景區自然文化遺產保護開發項目,嚴格遵循「不改變原狀」的原則進行保護性開發,使多姿多彩、特色鮮明的旅遊景觀在麥積山風景名勝區互為依托,交相輝映。步入景區,群山起伏、林海茫茫、古木參天、山環水繞、雲蒸霞蔚,一步一美景,十里不同天,既可觀賞到大氣磅礴,風骨粗獷的北方奇峰異嶺,也可體驗婉約纏綿,山水相映的江南情調;既有色彩絢麗的丹霞地貌,也有秦嶺古老的地質遺蹟;既有黃土高原地理特徵,又有南方特點的動植物資源。

以麥積山石窟、仙人崖石窟和牧馬灘、東柯谷杜甫草堂為主的文化遊;以瑞應寺、仙人崖靈應寺和淨土寺、石門五陽觀為主的宗教遊;以植物園、曲溪、牧馬灘等森林公園為主的生態遊;以仙人湖、溫泉、曲溪漂流、農家樂、度假村為主的休閒遊;以麥積山和仙人崖丹霞地貌、石門奇峰、兩河分水嶺、溫泉為主的地質科普遊,旅遊產品的多樣性在西北地區絕無僅有。不僅展現出東方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突出了麥積山作為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寶貴價值。

2010年,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榮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景區接待遊客亦連年超過100萬人次。這塊祖國西北大地上人文底蘊深厚,自然景觀無與倫比的璀璨明珠正在綻放更加迷人的光彩,帶給每位遊客美麗自然山水和燦爛歷史文化的無窮魅力體驗。

自然麥積山 生態大觀園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不僅是聞名遐邇的「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也是自然生態的大觀園。

典型的大地構造級地理特徵,構成了罕見獨特的自然景觀,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之一。景區已發現各類植物2761種,其中種子植物佔到了秦嶺山地植物的91.77%,景區內保留的地球上瀕臨滅絕的古老孑遺植物就達50餘種。水杉、銀杏、紅豆杉和呈群落形式生長的白皮松群,不僅物種珍貴,而且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在麥積山,僅曲溪景區擁有動物物種就達1638種,其中微小生物中國特有物種有683種,各種珍禽異獸隨處可見。牛羚、大斑羚、林麝、獼猴出沒山林,大鯢、鴛鴦遊弋小溪戲水,內地動植物學家認為,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是中國乃至世界罕有的生物多樣性和珍稀動植物基因庫,具有極高的科研和觀賞價值。

景區內丹霞地貌、花崗岩峰巒和變質岩地貌形成獨特的三峽六洞九瀑和三十六丹崖、七十二奇峰,以及湯浴溫泉等豐富的景觀類型。麥積山驚險奇峻,石門景區雙峰對峙、鬼斧神工,十八羅漢峰天工造化、惟妙惟肖,牧馬灘五女峰挺拔如天柱……景區山泉四注,溪流潺潺,瀑布成群,丹崖碧水,湖光山色,構成西北地區絕無僅有的山水奇觀。「麥積煙雨」、「仙人送燈」、「石門月夜」、「淨土松濤」等景觀,是歷史上著名的秦州八景之一,麥積山風景名勝區也因此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

人文麥積山 東方雕塑館

優美自然景觀是景區的形,厚重歷史文化才是景區的靈魂。著名美術家劉開渠說:「敦煌如果是個歷代壁畫的大畫館,麥積山則是中國歷代的一個大雕塑館。」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核心無疑是麥積山石窟,這處享譽中外的佛教藝術聖殿保留了自前秦以來十多個朝代開鑿的221個佛龕,8000餘身泥塑石雕,1000餘平方米壁畫,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洛陽龍門石窟相比,堪稱中國四大石窟中自然和人文景觀結合最完美的一處。

麥積山石窟幾乎每朝都有珍品存世,尤以北朝居多。泥塑再現了後秦的剽悍雄偉,北魏的秀骨清像,北周的珠圓玉潤,隋唐的豐滿端莊以及宋明的寫實求變。其塑像與龍門、雲崗高大魁梧、莊嚴肅穆的帝王形象,敦煌宗教色彩強烈的神像差異甚大,更明顯體現出對世俗的感悟與探索,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而且這種以佛教天國與人間煙火情懷完美融合的藝術特色,為中國宗教藝術和雕塑藝術創造了千古不朽的絕世精品。1947年,首批到達麥積山的美國遊客參觀後撰文稱,麥積山石窟的發現,使「全世界七大工程又添其一」。

麥積山保存的西魏與北周時仿中國傳統建築的岩閣式洞窟,真實再現了中國化的佛殿內外部面貌,在唐代以前木構建築不復存在的今天,是了解中國古代建築規劃、形式、構造、室內裝飾特點的重要史料。石窟中保存的少量壁畫中,伎樂飛天面部及手足等祼露部分將雕塑與彩繪相融合,均以淺浮雕的立體表現手法,創造性地繪出「薄肉塑」飛天形象,開創了壁畫的又一形式,在中國石窟中只此一處。

佛教從西域進入甘肅,再傳向中原,形成以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為代表的蔚為壯觀的佛教石窟走廊。麥積山石窟作為石窟走廊的重要一翼,肩負着將西域佛教文化越過秦嶺關山,傳向中原的使命。在佛教東漸過程中,除麥積山石窟外,還有仙人崖、淨土寺和崇福寺等上起南北朝,下及盛唐的佛教寺院存留至今。

地處中國古代東西交通要塞的麥積山風景名勝區,上起春秋,下至民國,西部進入陝西和四川的古老孔道穿行其間,除麥積山石窟,還有標誌儒釋道三教融合的仙人崖石窟、淩空奇絕的石門道教宮觀建築群、見證歷史滄桑的秦漢墓葬群、秦人先祖牧馬征戰的牧馬灘古遺址,以及眾多古戰場、古鎮、古城寨遺蹟。1988年,英國美術家約翰·弗萊明和休·奧納參觀麥積山后感歎:「這裡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遺址之一,有着美麗的自然風光。這是我們在中國所看到最美麗的地方」。

相關新聞
中國自然文化雙貴產 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2013-07-10) (圖)
岐黃故里周祖地 紅色搖籃是慶陽 (2013-06-29) (圖)
四大品牌 助推旅遊新跨越 (2013-06-29) (圖)
周祖遺陵 華夏文明朝聖地 (2013-06-29) (圖)
紅色南梁 革命火種世代傳 (2013-06-29) (圖)
天馬奔騰展神武 葡萄美酒壯聲威 (2013-06-19) (圖)
天梯映古雪 石窟鼻祖地 (2013-06-19) (圖)
天馬躍千年 世界皆驚歎 (2013-06-19) (圖)
高僧舍利塔 港法師住持 (2013-06-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甘肅旅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