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建立親子關係助消代溝。 資料圖片
「子女成長與父母管教模式」這個題目一定會被歸類為「個人成長」單元。此單元中能運用的時事例子較少,故同學要多用概念字詞。
無論題目是問哪一種管教模式,當涉及子女和父母時,最基本要提到的是:根據艾力遜的人生八階理論,青少年正處於角色混淆階段(或兒童正處於勤業與自卑的階段),父母是子女的「重要他人」,對子女的影響力深遠。而家庭和父母在社教化上起重要作用。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曾將家庭溝通與親子活動分為五大類,而同學作答時可按以下類型作為分類基礎。
.指責型:對子女多是支配態度,常質問或責難他人。子女在嚴厲苛刻管教下,經常被否定,成長中難以建立成功感,因此未必能建立較高自尊感。
.超理智型:給人冷酷感覺,與子女說話時滿是道理。與子女溝通時存在代溝,管教時倍感困難。
.打岔型:對子女的關心流於表面。香港父母多是雙職家庭,未能抽出足夠時間陪伴和管教子女,經常依賴外傭照顧。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興趣、能力或志向時,便難以有效管教。教導和開解只能流於表面,令子女成長時缺乏指導者及方向感。
.討好型:寵愛和認同子女,否定自己。現今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管教寬鬆,甚至縱容孩子,易出現「小霸王」的情況。
.一致型:父母對子女有良好真誠的溝通,彼此互相尊重,舒服自在。這是父母管教子女的理想模式。雙方都能有良好溝通。 ■劉穎珊 首屆文憑試通識科5**狀元、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一年級生
延伸閱讀:
1.《培育孩子的管教模式》,香港教育城,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education_issue/020702-012/
2.《管教青少年的方針》,香港教育城,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parentart_sec/041228-002/
3.《棒下真能出孝兒?子女難頂衝突多》,香港《文匯報》,2010-11-11,http://paper.wenweipo.com/2010/11/11/ED1011110027.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