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與上海的GDP增速排名墊底。圖為北京一家牛奶生產廠。資料圖片
——京滬增速墊底 中西部強勁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蔡鎏 北京報道) 在國家統計局發佈中國經濟「半年報」後,各地方近日陸續公佈其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截至23日,已發佈的20餘份「半年報」顯示,各省區市上半年經濟增速全部超過7.6%的全國數值。其中,北京、上海經濟增速排名墊底,中西部地區經濟的增長則相對強勁。有媒體將地方的上半年GDP數據相加發現,20省區市的GDP總量已超過2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24.8萬億元的全國總量94%。
目前尚未公佈上半年經濟數據的有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甘肅、青海、新疆、海南、貴州和西藏等11個省市或自治區。
跨省商品流動推高數值
據中新社報道,每逢宏觀經濟數據發佈,中央地方「數據打架」的場景都會在內地上演。本次也不例外。20省區市GDP竟佔總量94%。這意味著,隨著餘下11個省區市經濟數據的公佈,地方GDP之和肯定將大幅超過全國總量,「一加一大於二」的場景將再度上演。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教授李實指出,跨省的商品流動有時會導致重複計算推高總量。但亦有學者強調,導致中央地方經濟數據不匹配的根本原因,是現行的政績考核機制以及經濟核算體制。
雖然中央地方數據的落差會干擾各方對於經濟形勢的研判,也會讓政府公信力受到負面影響。不過地方數據間的橫向對比,還是可以大致反映出不同區域的「經濟溫差」。
粵蟬聯GDP體量最大
經濟增速方面,天津增長12.5%,繼續領跑;重慶和雲南並列第二,同比增長均為12.4%;北京和上海以同為7.7%的增速墊底。西南部省份經濟增長強勁,GDP增速都在10%以上。除了重慶和雲南外,四川和廣西的GDP增速分別為10.10%和10.20%。安徽省上半年增速為10.90%,坐穩中部省份的首位;陝西則以11%的增速引領西部地區的省份。
GDP體量方面,20個省份中體量最大的仍然是廣東省,其GDP為28,465.92億元;位列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江蘇省和山東省,其GDP分別為27,604億元和25,958.20億元。該三省的GDP佔全國總量的近三成。寧夏上半年的GDP排名最末,只有1,008.16億元,不到前三甲任一者的1/20。雲南和廣西GDP分別為4,640.59億元和5,810.18億元,暫列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三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