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97亞洲金融風暴由泰銖貶值而引爆炸彈,波及東南亞及本港,令多國貨幣大貶值,馬來西亞重新實行資本管制,到98年本港金管局入市後市場才逐漸轉趨穩定。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今次亞洲貨幣貶值,與當年情況大相逕庭,故此不認為會出現新一輪亞洲金融風暴,但港股中線轉弱的機會甚大,有可能回調至20,000點水平。
有別97 沒明顯人為操控
他表示,上次觸發金融風暴的是以「國際大鱷」索羅斯為首的一眾外資,大量沽空東南亞貨幣藉以「炒脫漖」而獲利。今次亞洲區貨幣首先沒明顯被人為操控的跡象,資金流走主要是歐美經濟好轉及美國部署退市,大量在亞洲區的國際大型基金拆倉,回流歐美市場,尤其美國中長線加息令美元逞強,現時流去投資美國可望「財息兼收」。
金融體系可經得起考驗
其次是當年東南亞多國貨幣也與美元掛漖,目前已不是如此,「炒脫漖」概念已不可行,亞洲的貨幣未必吸引到大鱷們再次來襲。經濟方面,東南亞及印度的經濟早前未至於「熱爆」,更不可能因而「炒爆煲」。
此外,他相信亞洲多國已為自己的金融體系作壓力測試,料即使熱錢大規模從亞洲區流走,當地金融體系仍可以應付。
金管局上周五其實已先行會見傳媒「放風」,金管局副總裁阮國囱當日表示,自08金融海嘯以來,流入本港高達1,000億美元(7,800億港元)的資金仍未撤走,美國開始退市後,市場都關注資金一旦流走,對本港的影響有多大。他指出,該局已定期要求銀行舉行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在最嚴峻的情況下,即使所有資金都流走,只要銀行採取行動應付流動資金需要,也不會引致本港出現大震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