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現今大學生給人「唔捱得」的形象。 資料圖片
新聞撮要
有機構公布的調查發現,在1,000名香港市民(其中118人年齡介乎18歲至22歲)中,以100分為滿分,受訪的18歲至22歲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捱得指數」有56.3分,但22歲以上的受訪者則認為大學生「捱得指數」只有46.9分,相差高達9分以上,反映大學生心目中「捱得」的指數,與社會其他年齡層的受訪者有差距。而在工作方面,整體有63.6%受訪者認為大學生「唔捱得鬧」;生活方面,最多受訪者(54.6%)認為大學生「唔捱得污糟」。 ■節自《63.6%人指大學生最「唔捱得鬧」》,香港《文匯報》,2013-08-28
持份者觀點
「言論自由行」創辦人黃伯康:相信不少大學生認同,在外地實習、做義工等的鍛煉生活可令自己更「捱得」,因此他們應多參與慈善工作。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上文,指出大學生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分別最「唔捱得」甚麼。
2. 你對「在外地實習可令大學生更『捱得』」這個說法有何立場?試從兩個角度分析。
3. 在「怪獸家長」和「教育政策」中,哪項是導致大學生在工作和生活上「唔捱得」的最關鍵原因?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