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文憑試通識科成績已公布。考獲2級或以上成績的考生人數佔整體88%,比去年下跌超過2個百分點。對全部近75,000名考生而言,合格人數少了逾千人。對比去年九成考生考獲二級的合格水平,究竟是試題難了,還是考生審題不準確?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探究。
先讓我們回顧今年和去年的考題。今年卷一的3題,包括以漫畫和圖表分析肥胖是否成為全球性健康問題;為甚麼立法會議員使用「拉布」和「拉布」是否損害港人的利益;以及由「家庭主夫」看香港社會性別分工轉變的社會原因。至於去年的3題則包括:從數據預測香港未來人口趨勢,以及應否立法規定年輕人供養父母;從圖表分析煙草管制政策影響的人口變化,以及分析減少吸煙對公共衛生影響的方法;最後一題則是香港不同政治組織是否能提升政府的管治效能。由此可清楚看到兩年出題的著眼點:題目主要以社會變化與家庭責任、公共衛生和政治架構為主要提問內容。
留意全球新聞 對應單元探究
其次,卷二也能發現一些端倪。今年的題目分別有:從3幅圖片中,回答事件有否增強國民身份認同,包括維園燭光晚會、香港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島及四川地震賑災。其餘兩題則是減少都市固體廢物,以及內地經濟高速發展與可持續發展。至於去年的題目,則是第三條機場跑道、全球化、濫用基因測試及其使用。
若要歸納兩年試題的考核範圍,當然全都是跨單元,但若仔細分析則會發現三大特點:
1. 題目主要以香港議題為主,因此多留意本地新聞,多了解不同角度的評論或分析,有助答題;
2. 每年的題目都離不開政治架構,如去年有關立法會政治組織,今年的「拉布」,可見政治架構不可不識;
3. 時事熱議也是兩年皆有,去年有第三條機場跑道,今年有國民身份認同,證明中六學習生活就算多忙,也要多關注社會熱話。
總括而言,今年考生的表現雖然稍遜去年,但是否因其對政治架構或時事議題少有留意而致,則不能肯定。筆者建議高中學生在中四五時,已要多留意香港、內地及國際的新聞議題,對應六大單元進行探討。當積累兩年的探究能力後,相信面對考題時也不致感到陌生。最後,在應考年再忙也不要忽視時事新聞,這樣才能保持分析及探討的觸覺。期望大家理解,學習通識科,要「識」才能「通」。 ■許振隆 香港通識教育會會長、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