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左起:阮博文、彭鴻昌、陳健波。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醫療融資由上世紀90年代提出至今已二十多年,經歷多屆政府,由最初研究醫療融資的彩虹計劃,至2010年的自願醫保計劃,仍未達社會共識。當年有份為彩虹計劃提供意見的學者、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表示,醫保計劃很具爭議,很難短時間內達成共識,「供款是多少、受保範圍、有多少套餐、上限是甚麼,當這些具體數字出來,會長時間去爭論,要用公帑補貼一部分,要通過立法會,以現時的政府要得到大部分立法會議員支持,難度都幾高」。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以往曾進行調查,七成長期病患者表明不會買自願醫保,而自願醫保收費較高,一直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長期病患基層市民根本沒有經濟能力,認為無論政府界線定在多少歲,都不會鼓勵到高風險病人買保險,亦不能分流病人到私家醫院。
陳健波贊成扣稅吸中產
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表示,業界擔心將來產品規管要求太高,會扼殺市場,又指顧問預計保費上升一成是低估了,「行政工作、佣金實際開支是多少,政府要與業界商討」。他贊成政府提出稅務優惠吸引中產人士購買醫保,但希望可提高扣稅額可以高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