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大衛(右)鼓勵吸毒者主動向戒毒機構求助。聶曉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聶曉輝) 香港吸毒問題一直存在,禁毒常務委員會擬推行「驗毒助康復計劃」改變現狀,現正就計劃進行公眾諮詢。一項調查發現,逾半吸毒者的家人並不清楚他們何時開始吸毒,僅得2%受訪者能於1年內發現家人吸毒;另有92%受訪者贊成推行「驗毒助康復計劃」,希望能藉此及早幫助吸毒者戒毒。
92%贊成推「驗毒助康復」
明愛協樂會上月7日至27日透過7間戒毒機構訪問了156名吸毒者的家人,發現僅得2%受訪者能於1年內發現家人吸毒,另有8%在家人吸毒5年或以上後才發現,更多達64%受訪者表示不清楚家人何時開始吸毒。此外,58%受訪者並不清楚家人有否向戒毒機構尋求協助,甚至有12%至今還未求助。
調查又發現,95%受訪者對家中毒禍問題感到困擾,例如經常出現精神緊張、失眠、情緒波動及感到自責。受訪者又認為,最大難題是難以與吸毒者溝通,及認為如非他們被捕,根本難以強迫對方戒毒。
同時,有92%受訪者贊成當局推行「驗毒助康復計劃」;89%受訪者認為計劃有助處理家中吸毒問題。多達78%受訪者認為,只要執法人員認為當事人身體狀況或行為顯示曾吸毒,便可進行毒品測試。56%受訪者又認為,首次被發現對毒品測試呈陽性反應的人,便應強制接受戒毒治療,如再發現吸毒才作起訴。
女藏毒判感化 母抑鬱想死
王女士在女兒1歲時與丈夫離婚,女兒跟丈夫同住以致母女關係疏離。王女士指出,女兒15歲那年突然接獲警方電話指女兒藏毒並須接受感化,「那時我感到很震驚,但最終不了了之,到女兒21歲時再因吸毒被判接受福音戒毒,才知問題的嚴重性」。她表示,當時出現情緒焦慮、抑鬱及恐懼,曾想過尋死,後來女兒完成戒毒後,彼此關係變得融洽。她認為,吸毒是一個社會問題,贊成警方及社工及早介入。
明愛樂協會主任張大衛指出,調查反映吸毒者家人往往對毒禍感到徬徨、無助,亦不知如何協助家人戒毒,鼓勵他們主動向戒毒機構求助。他又認為,當局應積極回應涉及的人權及警權問題,釋除公眾疑慮,並在平衡各方利益後,制定周詳計劃下才推行計劃。
邀第三者監察 保障驗毒者
另外,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昨日開會討論「驗毒助康復計劃」。民建聯議員葛珮帆關注計劃會給予吸毒者多少次不被檢控的機會,擔心會帶給社會由目前「不可一、不可在」便成「可一不可再」的錯誤訊息。有議員則擔心會造成警權過大及侵犯人權而反對計劃。
禁毒專員許林燕明回應指,如果只發現當事人有吸毒的表徵,但現場並無毒品,便不會要求對方驗毒,是對人權的多一重保障。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石丹理表示,如有未成年人士被執法人員懷疑吸毒,亦希望有獨立第三者在場才進行驗毒,那人可以是父母或社工。他又強調,當局亦關注人權及警權問題,但在打擊醉駕及藥駕法例實施後,監警會並無接到任何投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