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一國兩制」實踐 啟示統一大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1-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張曉明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海峽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上致辭全文

 尊敬的董建華副主席、梁振英行政長官,郁慕明主席,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很高興受邀參加「海峽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本次論壇不僅研討兩岸經濟議題,而且直面兩岸政治議題,這在香港類似論壇中尚屬首次,必將有助於我們廣開視角,全方位地探討兩岸關係和祖國完全統一大業的有關問題。

兩岸關係 港擁特殊地位作用

 眾所周知,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構想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台灣、香港、澳門問題,是鄧小平先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提出來的。這一創造性構想和有關的政策設計最早針對的是台灣問題。後來由於香港回歸問題先行提上議事日程,從而使得「一國兩制」的構想在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中率先付諸實踐,後來又在澳門問題上再次成功運用。長期以來,香港在兩岸關係中一直有著特殊地位和作用。1992年10月,海協會和海基會正是在香港舉行了歷史性會談,形成「九二共識」,為後來的「汪辜會談」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鋪設了道路。在香港已經回歸祖國的情況下,我們看到,港台關係出現新進展,香港在兩岸關係中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求同存異最利聚共識達目標

 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的歷程和「一國兩制」實踐已經取得的舉世公認的成功,為我們思考國家統一問題帶來的啟示是多方面的。其中的重要一點是,求同存異是最有助於凝聚共識、達成目標的方法。在處理香港回歸問題的過程中,中央政府充分尊重香港的歷史和現實,包括正視香港與內地在經濟發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尊重香港與國家主體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的不同,並努力作出讓中國政府、英國政府和香港社會三方都能接受的特殊制度和政策安排。在「存異」的同時,則堅持求國家統一之大同,求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之大同。這是中英談判能夠取得成功、香港能夠順利回歸的重要原因,也是把「一國兩制」實踐繼續成功地向前推進的重要思想基礎。在兩岸統一問題上,民族的利益、國家的統一、兩岸同胞的福祉同樣應該是我們各方追求的大同所在。台灣問題與香港問題固然有所不同,也有許多需要「存異」的地方,但只要雙方站高望遠,真正以民族、國家利益為重,「計天下利」,「求萬世名」,總能夠有智慧、有辦法縮小或超越分歧,擴大利益匯合點,作出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從而找到祖國完全統一的實現路徑。

「三中」擴港澳台合作激發創造力

 當前,國際政經格局處於深刻變革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波瀾壯闊的新一輪偉大改革。剛剛結束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對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作出總體設計和系統部署,神州大地再次滾動改革的驚雷。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還特別提到要擴大對港澳台地區的開放合作。這些將極大地激發全社會的活力和創造力,促進內地各項事業取得更大發展,也為兩岸四地的共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和更多商機。我們有理由對內地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對兩岸四地的合作共贏前景充滿期待,也有理由對祖國完全統一的前景充滿憧憬。全體中國人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正在現實地向我們走來。

 最後,我祝願「海峽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各位!

(標題與小題為編輯所加)

相關新聞
深圳港生班 擴收雙非童 (圖)
深現有六校及新增一校開「港籍學生班」
加快落實港專才前海執業 (圖)
特寫:雙非家長首選港校 (圖)
梁振英晤許勤 商攜手增競爭力 (圖)
林鄭:兩地合作向民生傾斜
張曉明:求同存異 促進統一 (圖)
特首:港成功經驗 貢獻國家統一 (圖)
孫亞夫:民進黨倘棄「獨」 大陸願正面回應
專題講壇促互利建和平
記者觀察:直面政治議題 注重青年參與
小一派位奇招 父入鄉會博女入學 (圖)
悔港產兒做雙非 「這邊讀書很麻煩」 (圖)
家長月花二萬 難敵「世襲」霸位 (圖)
警搜救小凱晴 擴至黃大仙 (圖)
玩《撳錢》呃35萬 兄妹齊坐監
劉德華舊宅遇竊 星戶主失2000萬 (圖)
內地婦淪植物人 醫局須賠1,100萬
撞旅巴櫃車撼壆 車「打保齡」客拋車外 (圖)
食肆遭撞閘 歹徒棄車逃亡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