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珍
從港英統治的百多年到回歸後的今天,本港從來沒有如此接近過實現一人一票選舉特首。《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為本港鋪就了普選之路,如果將邁向普選之路當作一場賽車比賽,現在距離普選已經到了最後「大直路」,只要高速前進,就能夠到達終點。但正如所有比賽都有賽例一樣,本港落實普選都有規矩和底線,這個規矩就是《基本法》和人大決定。如果一些人在普選的「大直路」上,仍然堅持提出違反《基本法》的方案,否則寧願一拍兩散,這就等於在終點在望時,還要逆線行車,違規切線,結果不是臨尾甩轆,就是撞車收場,跑得多快也不能到達終點,連帶賠上本港的普選,實在是太過可惜。市民都希望能夠在2017年一人一票選舉特首,現在最重要是不要走彎路,引用一句《聖經》的格言:就是「向着標杆直跑」。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日宣布開展為期五個月的政改諮詢,她在發言時多次強調政治體制設計必須符合《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她最後更指出,我們已經正式進入迎接普選的「大直路」。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07年的《決定》,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是立法會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先決條件。我們需要在座各位議員、不同政治光譜的人士,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凝聚共識……令大家殷切期盼的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得以成功落實。事實上,在港英統治香港百多年間,普選對港人來說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是中央政府在《基本法》上賦予了港人普選,並且在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中明確了普選的時間表,反映了中央推動本港普選的誠意和決心。根據普選時間表,本港可以在2017年落實一人一票選舉特首。
中央通過基本法賦予港人普選
林鄭月娥將這次政改諮詢稱作普選的「大直路」,原因是與前兩次政改方案相比,今次政改諮詢處理的是特首普選的具體方案,直接關係本港能否如期落實普選,只要完成這次政制改革,本港的特首普選問題將會完全解決,市民不但能夠首次一人一票選出特首,而且困擾本港社會多年的普選特首爭拗也將得以解除。可以說,從港英統治的百多年到回歸後的今天,本港從來沒有如此接近過實現一人一票選舉特首。
如果將邁向本港普選之路當作一場賽車比賽,在回歸後的頭十年,本港社會都是處於一個測試車速的摸索階段,「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對本港是新鮮事物,跑得太快隨時有失控的危險,所以《基本法》規劃了頭十年的政制發展,讓港人逐步適應當家作主。十年過去,政制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爭議點,普選的進度也進一步提速。然而,2005年的政改方案被反對派綑綁式否決,令本港政制原地踏步,也令本港普選進程蒙上陰霾。及後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本港普選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描就了普選的終點路線,而2010年的政改方案亦成功通過,增加了兩個選舉的民主成份。現在距離最終落實普選已到了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如果方案通過了,市民在2017年就可普選特首;如果否決了,政制發展將會再次原地踏步,功虧一簣。
面對普選的「大直路」,社會現時最重要是朝終點高速直進,不要亂轉圈,不要走歪路,不要臨尾甩轆。與所有比賽都有賽例一樣,本港落實普選都有規矩和底線,這個規矩就是《基本法》和人大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不久前在訪港期間,就提出了一個球賽比喻,指出「好像踢足球,無論皇馬又好、巴塞又好,無論你是哪一隊球隊、怎樣踢也好,都有一個範圍,出界就是出界了,這個範圍不是現在定,一早已定了。這不是框架,是法律邊界。」林鄭月娥昨日進一步明確提到,在達至最終普選目標的過程中,以及在制定落實普選的模式時,必須確保相關產生辦法符合國家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以及遵循在《基本法》下四項政制發展的主要原則,即兼顧社會各階層利益;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循序漸進;以及適合香港實際情況。
李卓人「打茅波」 隨意「法律僭建」
這些就是本港普選的規矩或界線,如果違反了,球進了也無用;跑得多快也不能到達終點,因為犯規了。昨日一些反對派議員卻漠視這些法律的界線,李卓人更批評這不是普選「大直路」,是「障礙賽」云云。看來,李卓人肯定是習慣「打茅波」,所有賽事都有賽例,香港普選的賽例並非中央新加的,而是《基本法》制定的第一天就存在,尤其是提名委員會的制度和職能,早已見於《基本法》,李卓人等反對派提出的所謂「公民提名」,完全是罔顧《基本法》的「打茅波」行為,如果他們可以隨意「僭建」《基本法》,香港的政改還有何根據?香港還是法治社會嗎?
在一般賽事中,「大直路」往往也是最危險的一段路,選手們為了贏出賽事,不時會做出一些違規行為,結果不是違規出局,就是撞車收場。香港普選進入「大直路」的關鍵時候,更要確保討論在法例框架內進行,如果仍然要堅持所謂「公民提名」方案,毋寧是在終點前逆線行車,違規切線,令本港普選臨尾甩轆,實在是太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