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書發佈會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卸任後的首部著作《文化強國之路--文化體制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日前在京首發。書中顯示,任時主管宣傳文化工作的李長春非常關注「文化逆差」問題,多次強調要維護中國文化安全,「不能把我們的文化市場拱手相讓」,並要求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培育強有力的市場主體,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文化強國之路》一書選編了李長春2002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間關於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講話、談話、文章、批示共91篇,照片69幅。其中,所選的講話和談話絕大部分為首次公開發表。據出版方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介紹,李長春高度重視本書的編纂工作,多次與編輯組座談,並親自審看了四次。
書中寫道,在2004年11月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調研時,李長春說,當前中國文化領域進出口逆差嚴重,進口是出口的十幾倍。在電影方面,最近五年中國進口4,000多部(含VCD、DVD等),自己才生產幾百部,進口佔90%;圖書版權貿易方面,進出口之比是16:1,差距實在太大了,有人說,中國現在有六千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不在乎文化貿易這點逆差。但這個逆差顯示,如果不加快文化體制改革的話,就可能連自己的文化市場都守不住,更談不上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啟民間交流渠道增活力
「也有人說,我們是不是想得太嚴重了。在這個問題尚不能書生氣十足。」李長春援引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的話說,他對中國經濟強大起來完全有信心,但對中國經濟強大後能不能堅持自己的文化傳統,他沒有信心,「(施羅德)還講到,來中國看到,青年熱衷看美國大片,吃的是肯德基,穿的是美國名牌,嚮往的是美國民主,對此連西方政治家也擔心。」
李長春指出,文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是天天看外國的東西就會不知不覺地被同化。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本來就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果,但不能把我們的文化市場拱手相讓。特別是在加入WTO以後外來的文化產品、資本不斷進入的情況下,中國的文化產業沒有自己的骨幹力量,就沒法學習借鑒,也沒有辦法維護文化安全。
李長春認為,加強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是擴大中國對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對外文化交流一定要兩條腿走路,除政府間的文化交流之外,要把民間的、商業化的文化交流渠道打開,而這種渠道往往影響更深遠、更持久、活力更強。
培育市場主體助「走出去」
他說,中國五千年文明,對國外來說也是魅力無窮,因此國外對中國文化產品也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但這個市場沒有開發出來,主要原因是缺乏合格的市場主體,因此,當務之急是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讓文化真正走出去。不僅僅是文化官員出訪,更應該是企業走出去,市場主體走出去,產品走出去。當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核心是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如何盡快轉企改制,成為文化市場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