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澳門大力支持文學活動


彥 火

人類的精神是在不斷地增加自己、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力量、不斷地使自己的智慧和美好成長起來這種種活動中,找到自己的理想的。要達到這理想,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助力,這就是文化的真實價值之所在。--(英國)馬太.安諾德

過去多年來,我一直呼籲香港有關當局重視原創性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活動,繁榮香港的文學。

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記得年前中國文化部長孫家正來香港,與文藝界有一次聚會。

在意見交流中,我曾提出香港從港英政府到特區政府,投放很多資源在表演藝術,對原創性的文學創作所投放的資源少得可憐,僧多粥少,令人費解。

譬如當年特區政府每年撥給香港藝術發展局七千萬元,只有四百萬元用作文學創作補助的申請,可見其餘。

當時孫部長對拙見曾作出回應。他表示,表演藝術如戲劇、舞蹈等,大都是編自原創性文學作品,所以原創性文學更應受到足夠的重視。(大意)

近年王英偉執掌香港藝術發展局後,情況有較大的改善,投放在文學創作和文學活動的資源有所增加,但是,相對毗鄰的澳門,仍然相形失色!

近十年來,原來處於弱勢文化地位和低調的澳門,起了「革命性」變化,由於澳門特區政府對文化及文學創作活動的日益重視和大力支持,澳門已躍為東南亞的一個文化熱點。

打一個比方,澳門每年都舉辦「我心中的澳門」全球散文徵文比賽,借助內地傳媒的力量,廣泛宣傳和徵稿,借文學徵文獎提升澳門的文化地位,是對澳門最好的軟銷手法。

後來主催其事的天津《散文.海外版》主編甘以雯大姐向我建議,香港其實也可以仿效澳門,每年做一次「我心中的香港」全球散文徵文獎,鼓勵客居世界各地的華人來寫香港,用意以提升香港的文化地位,因為香港一直被視為商業城市,也經常被嘲諷為「文化沙漠」。

我覺得甘大姐所言甚是,是大道理、也是硬道理,便不自量力,向香港有關機構申請,包括香港藝術發展局、盛事基金等,結果卻碰到一鼻子灰。

其中盛事基金的回覆更是匪夷所思,說他們贊助的文體活動,起碼要影響一萬人以上,換言之,要一萬人參加!

他們表示,「徵文獎」不符合他們的要求,評委會的袞袞諸公竟不知道文學的影響不是一時一地,而是深遠的。

結果我在一間上市公司的支持下,做了一屆「我心中的香港」全球散文徵文獎,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七千多篇文章,由海內外知名學者組成評審團,選出優秀作品,並出版了單行本,蔚為文壇的盛舉。

也只能做一屆,後續不繼--找不到支持!

為什麼澳門可以每年都能舉辦同類的活動,甘大姐對我說,因為澳門有一個澳門基金會,對文化的支持不遺餘力,主其事的吳志良先生兼具有文化理念和文化遠見。 (三之一)

相關新聞
百家廊:登上金門島(下) (2013-12-18) (圖)
琴台客聚:澳門大力支持文學活動 (2013-12-18)
五味人生:肉 餅 (2013-12-18)
天言知玄:不打不相識的師徒 (2013-12-18)
生活語絲:圓夢路上的共產黨人 (2013-12-18)
隨想國:快 (2013-12-18)
路地觀察:《銀魂》的驚喜 (2013-12-18) (圖)
百家廊:登上金門島(上) (2013-12-17) (圖)
琴台客聚:少林小說 (2013-12-17) (圖)
翠袖乾坤:「掉」念曼德拉 (2013-12-17)
海闊天空:千年岩畫藝術 (2013-12-17) (圖)
杜亦有道:膽正命平 (2013-12-17)
思旋天地:「黑色星期五」 (2013-12-17)
百家廊:悠閒棉蘭 (2013-12-16) (圖)
琴台客聚:由女腔到紅腔 (2013-12-16)
翠袖乾坤:別具意義的聖誕曲奇 (2013-12-16)
跳出框框:古畫來源 (2013-12-16)
生活語絲:褚時健這個人 (2013-12-16)
思旋天地:「好打得」的司長 (2013-12-16)
網人網事:裝 熟 (2013-12-1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