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藝天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冬至節的食俗


放大圖片

■冬至吃湯圓。 網上圖片

文:戴永夏

我國的傳統節日中,以特色飲食為主體的食俗也佔有重要位置。人們通過這些食俗活動,不但能滿足物質享受,還在美食中寄予理想、願望,表達文化需求和審美意識。冬至作為一個傳統大節,同樣有着十分豐富的食俗。這些食俗,同禮俗一樣,也浸透着很深的感恩情懷。

吃餃子:聖賢救人傳千古

在北方許多地區,都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此俗的來源,據說與女媧補天有關。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後,地上沒有人,於是人類的始祖女媧便用泥土造人。儘管她造的人五官端正,體魄健壯,但是嚴冬一到,耳朵就會被凍掉。為此,女媧就在泥人的耳朵上扎個小孔,穿一根線,線的另一端塞進泥人嘴中,讓泥人咬住,這才使耳朵得以保全。後來每到冬至,人們就包耳朵形狀的餃子,意思是讓女媧造的人咬住帶(餡)線的耳朵,不被凍掉,以此來感謝女媧的救命之恩。

還有一種說法,冬至吃餃子是為紀念醫聖張仲景的。

張仲景是河南南陽人,東漢著名的醫藥學家,一向有「醫聖」之稱。有一年冬至,告老還鄉的張仲景看到鄉親們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和弟子們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製作「祛寒嬌耳湯」,為鄉親們醫治凍傷。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物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治傷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下後,頓覺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很快治好了。後來人們為感謝醫聖的救治之恩,便模仿「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名曰「餃子」,在冬至這天享用。至今,南陽一帶還流傳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吃湯圓:母猿之恩永難忘

與北方稍有不同,南方大部分地區在冬至這天要吃湯圓,誠如古詩所言:「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這湯圓是用糯米粉加糖餡製成的圓形食品,寓意「圓滿」、「團圓」。關於吃湯圓的由來,民間有多種說法。其中福建的一則傳說,最為離奇動人:

從前有個進山砍柴的人,下山時迷了路。就在他走投無路、身陷困境的時候,一隻母猿救了他,並跟他住在一起,結為夫妻。以後母猿生下一個男孩。在母猿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一天天長大。就在孩子快懂事的時候,砍柴人帶着孩子,離開了深山,回到自己家中。以後,這天資聰穎的孩子發奮讀書,連連考取功名,後來又做了大官。但他一直不忘慈母之恩,深深牽掛着仍居住在深山裡的母親,想把她接回家好好撫養。可是如何尋得到她呢?他思慮再三,終於想出一條妙計,讓家人到山裡去,在通往他家的路旁大樹上都掛上米粉團,在家門口掛的更多。又老又餓的母猿看到米粉團,一邊吃,一邊便順着這一標記輾轉來到兒子家門。兒子一見多年不見的母親,撲上去跟母猿抱頭大哭,然後將她接到家中,好好供養,從此永不分離。這孩子的孝心感動了眾鄉親。為了紀念他,便有了冬至掛米團和吃湯圓的風俗......這故事雖有些荒誕,但卻生動地表現了孝敬父母的美德和感恩父母的情懷。

吃甜丸:感謝老鼠送穀種

在湘汕地區,還有冬至吃甜丸的習俗。

甜丸亦即湯圓,又稱冬節丸。湘汕人過冬至,一般在頭一天就將糯米粉磨好。冬至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一起圍坐在竹葫或大盤子四周,將預先和好的粉團一塊塊撕下來,搓成琉璃球一樣的甜丸,天亮前再將甜丸煮熟,每人吃上一碗,以慶賀全家團圓。當地還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謠,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過了冬至大家已添了一歲,故謂之「添歲」。

過去,甜丸不僅是吃的,人們還將它黏在自家的門頂、屋樑之上。這樣做,一是這甜丸圓圓的,預示着明年莊稼豐收、全家團圓;二是為了感謝老鼠給人間送來五穀種子之恩。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人們居住的土地上不長莊稼,只生野草。人們只能靠野菜野果充飢,生活非常貧苦。聰明的老鼠為了幫人們解困,便利用自己善於穿牆打洞的本領,從天上偷來五穀的種子,送給人們種植,並相約每年收穫時,留一點莊稼在地裡,供鼠輩生活。人們播下老鼠送來的種子,果然獲得大豐收,生活也大有改善。然而貪心的人們卻違背了誓約,把田裡的莊稼全收回家,一點也沒給老鼠留。老鼠見沒了生活來源,一氣之下便向玉皇大帝告狀。玉帝一聽也深感不平,便賜給老鼠一副堅利的牙齒,叫老鼠潛入各家各戶,去吃人們囤積的糧食。從此,老鼠便由與人為善變成與人為害......後來人們良心發現,覺得不能忘老鼠送種子之功,於是每年冬至這天,就用吃甜丸、黏甜丸的方式來紀念老鼠。

當然,傳說中的老鼠只是感恩的載體。它意在說明,凡是對人民的幸福事業做出過貢獻的人,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

相關新聞
心靈驛站:流 水 (2013-12-18) (圖)
試筆:月 下 (2013-12-18)
亦有可聞:冬至節的食俗 (2013-12-18) (圖)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十六) (2013-12-11) (圖)
文藝天地:浮城誌:試 穿 (2013-12-11)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一窗如畫 (2013-12-11)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夜 讀 (2013-12-04)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深圳的秋天 (2013-12-04)
文藝天地.浮城誌:讀書 (2013-12-04) (圖)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十五) (2013-11-27) (圖)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麻球 (2013-11-27) (圖)
文藝天地‧來鴻:那時雪 (2013-11-27) (圖)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城堡 (2013-11-20)
文藝天地‧文化觀察:古希臘人的「休閒」 (2013-11-20)
文藝天地‧手寫板:千年清流「徒駭河」 (2013-11-20) (圖)
文藝天地‧試筆:準備 (2013-11-06) (圖)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楓葉情思 (2013-11-06)
文藝天地‧手寫板:一塘水墨殘荷畫 (2013-11-06) (圖)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十三) (2013-10-30) (圖)
文藝天地‧生活點滴:疙瘩湯 (2013-10-3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藝天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