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富達證券(香港)業務部副總經理 林振輝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一直依賴資源消耗的方式來維持發展。近年這種發展模式遇到了瓶頸,產生了諸多如食品安全、生態環境惡化、農民收入偏低等問題。繼上年提出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之後,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用5年時間,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11月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也出台了土地改革方面的細則,為農業及其相關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休耕及輪作制時機成熟
一直以來,內地過量使用化肥農藥來維持超負荷連續耕種,致使耕地有機質含量下降、板結嚴重,生態環境也遭到嚴重破壞。據統計,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是世界第二大農藥生產國和第一消費國。化肥和農藥使用後流入河流,導致湖泊富營養化,嚴重污染環境且難以治理。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休耕、輪作制度是最佳選擇,而且時機已經成熟。要實現休耕、輪作制度,前提是必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方法大概有三個:鼓勵育種創新,適當放開轉基因技術;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現代化生產裝備。
轉基因食品在內地一直飽受爭議。不論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轉基因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農產品產量卻是不爭的事實。以玉米為例,轉基因玉米產量比普通玉米要高10%左右。轉基因農作物在惡劣環境下也能存活,具有抗雜草、抗病毒和抗蟲害的能力,可以大大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生物技術的發展和推廣可以有效解決食物需求和土地稀缺之間的矛盾,相關行業和公司的發展值得留意。
規模化生產也是提高生產效率的主要途徑。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土地制度改革,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築用地出讓、租賃、入股,與國有土地同價同權,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用益物權、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試點等,並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允許土地流轉將會令土地的使用權集中到少數人手中,而城鎮化也會引導放棄土地使用權的農民進入城市,令規模化生產切實可行。
現代化裝備也是重要手段之一。2013年中央農機購置補貼金額已經擴大到250億元人民幣以上。據統計,同等生產條件下,水稻、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可以每畝增產53公斤和37公斤。農業生產機械化不僅可以提高土地產出率,還能推動農民轉移至其他行業,有效緩解「用工荒」問題。
目前中國已經具備較高的生物技術和機械設備水平,休耕、輪作時機已經成熟。不過農業改革涉及人口憐h,注定是相對複雜和漫長的過程,但是帶來的機遇也是巨大的,值得留意。■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