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紅線女仙遊,傳媒播出她早年粵曲代表作《昭君出塞》。如果父親還在,一定十分難過,因為他是超級粉絲。有一次跟前輩唱卡拉OK,我全首《昭君出塞》唱足,非常享受,他們都奇怪我為甚麼熟悉年代久遠的女姐名曲。原因很簡單:小時候老爸常在我床頭播這唱片自娛,我聽得很熟。我是聽《昭君出塞》黑膠唱片長大的。
老爸跟很多經過戰亂的人一樣,劫後餘生,都不大講從前,一生就是做,也沒甚麼娛樂。據大哥說,和平後,老爸工餘最喜歡去上環和油麻地的酒樓飲夜茶,那些地方有歌壇,有伶人唱粵曲。喝杯茶,吃個蓮蓉包,所費無幾就可消磨一晚。有點像《一代宗師》裡,葉問跟宮二訴衷情那段戲的背景場景。我也跟大人去過一次,印象很深。
後來無綫開台,大眾娛樂為之一變,歌壇式微,老爸只好跟大伙兒看《歡樂今宵》。大姐工作後,有點零錢,買了部飛利浦手提唱機,當時是很潮的玩意,老爸也很喜歡。我們買Bee Gees、Carpenters黑膠唱片,老爸卻不知從哪兒買來兩張唱片,一張就是紅線女的《昭君出塞》,封套畫了個手抱琵琶的馬上王昭君,披綠色斗篷,風雪交加,在 Youtube仍可看到。另一張是廣東音樂,封套寫着「將軍令」或「賽龍奪錦」,已記不清。聽曲時,老爸總是閉目靜坐,不知是養神還是想一些我們永不會知道的事和人,很享受的樣子。
那張《昭君出塞》,女姐是用她早年較嬌嗲的風格唱的,但唱功已非常成熟。曲詞一流,層層推進,到最後成就一幅豐富的心底風光,多久都不會忘記。別的不說,單是頭一句「我今獨抱琵琶望」就先聲奪人,結尾的「王昭君心忙意亂,前路茫茫」,是完全開放式的收法,我小時候就想,原來文章可以這樣寫。後來的《昭君出塞》版本,帶革命老氣,不喜歡。大家在Youtube可挑她早期唱腔的版本來聽。
紅線女離去,豈只深切懷念,直是藝海星沉。謹代表不在的老爸向她致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