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澳門基金會贊助不少文學活動,我們香港缺乏同類基金會,即使有,主事者大都是商界人士,不願支持深層次的、潛移默化的文學,相反地,好大喜功,對譁眾取寵、容易起哄動效應的表演活動的支持則不勝枚舉,如早年在維園舉辦一場外國歌星演唱,斥資數以億計,引來不少非議。
由於香港當局對文學活動的漠視,在香港推廣文學活動,戛戛乎其難,個別的活動,只有通過民間的贊助或外援,其中也包括澳門基金會的贊助。
去年初,我曾向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先生提出,舉辦兩岸四地(內地、台灣、港澳)的文學研討會,以促進兩岸四地的文學交流,他覺得此舉很有意義,便很爽快地表示,澳門基金會樂意支持這類文學活動。
我邀請了十多位海內外頂級的作家、學者參加這次研討會,包括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台灣知名小說家李昂、陳若曦,內地知名小說家林白,著名漢學家、翻譯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旅美著名小說家嚴歌苓,內地著名評論家陳思和教授等等。
以上都是文壇灼灼其華的文壇巨擘,其中葛浩文還是獲二○一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莫言的九部長篇小說英譯者,莫言的獲獎與他息息相關。
這次研討會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辦了一次公開講座,又在澳門文化廣場舉辦一次兩岸四地進行公開交流講座。這次活動吸引一百多位澳門聽眾,座位都坐滿了,據吳志良主席表示,這是澳門罕見的盛事。
與會的作家、學者對澳門的文化底蘊,留下深刻的印象。
林白表示,首次踏足香港和澳門,自認收穫最大還是澳門。澳門小小地方,有寺廟也有教堂,現代韻律和歷史氣息並存,她立意將來要寫有關澳門題材的作品。
澳門學者姚風教授指出,嚴歌苓寫過華工的故事,昔日華工被賣到美洲,所謂「賣豬仔」,往往是從澳門出發,他期待嚴歌苓把這段歷史寫進小說。
嚴歌苓說,她正在構思寫一個關於賭博的小說,她聽過許多驚心動魄的賭博故事,觸動了創作人慾望,來到澳門,專誠去參觀賭場。
香港教育學院陳國球教授表示,他在澳門出生,童年記憶裏有十月初五街、哪吒廟,母親還要他當哪吒的乾兒子。「人的流轉、文學的流轉背後,都包含某種追求。寄望文學的傳播,讓大家更關懷人性。」
近年在《明報月刊》寫美食專欄的李昂,則發現澳門有許多美食,她發現澳門的一家獲米芝蓮評級的法國餐廳所做的法國菜頂呱呱,她三個月前已在台灣預先訂位。
......
兩岸四地作家紛紛表示要寫澳門,澳門值得寫,可見澳門的文化魅力。
在研討會的閉幕式上,吳志良主席致閉幕辭時指出:「澳門和中華文化的脈絡從未斷層,並且與中國近代史關係千絲萬縷,是最早推動華文文學走向世界的窗口,其獨特的歷史演變過程和社會文化環境,為本地文學界提供一片沃土。」 (三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