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一群基層婦女和子女昨到政府總部外請願,指政府的託兒服務不足,要求施政報告加強社區託兒服務,並完善勞工政策。 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沚芊)昨日平安夜,一班基層婦女和子女沒有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反而到政府總部外請願。基層媽媽指政府的託兒服務不足,因照顧年幼子女而未能工作以餬口,要求下年度的施政報告加強社區託兒服務,並完善勞工政策。有單親的新來港媽媽指,因要照顧3歲的兒子,無暇外出工作,現在只能依靠兒子的綜援金過活,期望可以自力更生,改善生活。
10多名基層媽媽昨日帶同子女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下年度的施政報告加強社區託兒服務,推動婦女外出就業。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組織幹事梁瑋晴表示,政府在人口政策提到要釋放婦女勞動力,但現行的託兒服務,只照顧6歲以下兒童,而社區保母名額只有不足700個,但有6歲以下兒童的在職貧窮家庭就有近4萬個,批評政府的託兒服務未能應對需求。
八成稱若有託兒願返工
協會早前進行一項調查,訪問了163位有子女就讀幼稚園及小學的家長,當中逾93%表示有託兒服務需要,但正使用中的不足20%,主要是因為收費太貴,服務時間短或地點遠離住所等。有近90%的受訪家長是自己照顧子女,80%受訪者亦表示,如果有合適的託兒服務,會選擇出外工作。
2011年持單程證來港的李太是單親媽媽,因要照顧3歲和11歲的兒子,無暇外出工作,只能依靠兩個兒子的綜援金過活,捉襟見肘,只能每日趁街市收檔時買一些便宜的餸菜,連兒子想食牛肉的希望都未能實現,而且亦沒有錢讓兒子參加任何課外活動。李太期望政府加強社區託兒服務,令她可以自力更生,改善生活。
社區保母津貼僅20元遜低資
今年45歲的廖女士育有一名20歲的女兒和4歲的兒子,一直只靠丈夫一人工作來養活一家四口,廖女士希望可以出來工作,幫補家計,但奈何兒子年幼需要照顧。廖女士又指,現時社區保母每小時只獲發20元作「義工津貼」,遠低於最低工資時薪水平,所以政府應提高津貼,並增加社區保母數量。
協會又指,婦女因為要照顧家庭,只能以散工形式工作,在僱傭條例下失去休息日及有薪法定假期等保障,建議政府取消連續性合約規定,讓零散工與正規工人有同等權利,同時提高最低工資至35元,並補貼中、低收入家庭,及將社區保母照顧兒童的年齡,由6歲提高至12歲,以及增加在校課餘託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