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問責制未落實因程序模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自2005年首次提出房地產調控問責制度,至今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十年上漲,但其間卻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官員因房地產調控不力而遭問責。業內專家表示,要落實房地產調控,根本上要改變政績考核機制和發展模式,問責制度不能成為擺設,中央政府需適當的「踢踢屁股」。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指出,雖然從2005年3月開始,中央就提出要「將穩定房價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負責制」,並明確提出「對住房價格上漲過快、控制不力的要追究有關負責人的責任」,2010~2012年又多次提出要實行問責制,但最終都不了了之。

在趙曉看來,不改變政績考核機制和發展模式,出台再多的調控政策也無法控制住房價,房價調控的問責制也難以真正落實。

「政府一直把房地產調控當做短期的經濟調控手段,而不是一項長期的經濟和社會政策。調控政策一直得不到有效執行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中國過去十年的經濟騰飛對房地產的過度依靠,以及地方財政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成癮。」趙曉認為,土地財政助推高房價,即使不能說是地方政府的故意之舉,起碼也是在當前的種種現實背景下,地方政府的無奈或默許之舉。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教授朱亞鵬還指出,問責程序的模糊和缺乏可操作性是導致問責難以落實的重要因素。作為中央政策的具體落實方,近十多年來,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維護地方的開支,這種發展模式嚴重依賴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房地產調控顯然是與地方政府的利益衝突,地方政府的政策取向必然會去維護地方的利益,積極維護「房地產是支柱行業」的地位,以致利用中央政策內容的含糊進行選擇性執行。

相關新聞
國家鐵路局掛牌專責監管 (圖)
內地鐵路概況
特稿:劉志軍落馬 鐵老大裂變
改革進行時:川9縣試推農地流轉貸款 (圖)
內地投資5元 GDP僅增1元
滬自貿區開放7項增值電信 (圖)
財政部:預算管理制度需公開
外媒看中國改革:地方債龐大凸顯改革重要
天津綜改創新區為深改試水 (圖)
周立群:濱海成功後全國推廣 (圖)
戴金平:適時重開「港股直通車」 (圖)
津滬錯位發展 完善開放佈局 (圖)
楚義芳:金融租賃應圍繞實體 (圖)
習近平: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 (圖)
「雪龍」破冰50米 盼西風自救 (圖)
突圍時機短暫 面臨三不確定因素 (圖)
華被燒總領館重修 美支付費用 (圖)
中國新外交 變「防守反攻」為主動謀劃 (圖)
中國首公開銷毀6.1噸走私象牙 (圖)
樓價越調越高 央媒呼籲問責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