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成接受媒體採訪透露,蛟龍號圓滿完成7,000米級海試,標誌着中國成汀E身國際深海俱樂部,中國下一階段是研究11,000米的新一代潛水器,「深海的比賽很激烈,我們不能落後。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2020年完成海試。」
抗壓能力高 耗資10億元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是中國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2012年6月27日11時47分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這標誌着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2013年6月-9月完成首次試驗性應用航次。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成表示,目前,世界海洋科技的最前沿已將目光投向深淵,並研究開發11,000米級全海深的第三代載人潛水器。在11,000萬米深海的大氣壓力,每平方厘米就可達到1,100萬噸,相當於要在一個手指頭肚上托起兩三輛坦克的重量。深淵潛水器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使艙內達到常溫、常壓的環境,而這樣的水下條件對艙體的抗壓能力要求極高,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試驗。他估計,整個11000米級深潛器的研製過程可能需要消耗8億-10億元的經費,崔維成希望可以依靠學校、社會和民間資本的力量,提前啟動11,000米級全海深第三代載人潛水器的研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