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控訴日軍濫殺無辜 東江縱隊老兵悲憤


放大圖片

■林珍當年毅然加入東江縱隊成為護理員和交通小鬼時只有9歲。 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沚芊)日本侵華終戰近70年,這段歷史的傷痛在中國人心中仍揮之不去。近日因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又再度勾起倖存者一幕幕日軍殘暴不仁的回憶;加上日本文部省日前修改教科書編寫指引,稱會在中學課本列明釣魚島和獨島是「日本固有領土」,更令人憤慨。縱然倖存的東江縱隊老兵已年屆80歲,甚至90歲高齡,但說起當日「3年零8個月」被日本統治的艱苦和日軍的暴行,仍歷歷在目:有人曾餓得上山掘土伏苓,甚至吃樹皮充飢;有落難富人為求一餐溫飽,被迫賣掉女兒;有人想起當年日軍濫殺無辜,甚至曝屍海傍以威嚇港人服從。每位倖存者憶起這段慘痛日子,均悲憤填膺。

安倍「拜鬼」 勾起戰士慘痛回憶

抗日戰爭已經過去近70年,經歷當年抗戰苦難的市民,如今已為白髮蒼蒼的老人。不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自執政後大力鼓吹修憲擴軍,早前更到靖國神社「拜鬼」,勾起了他們一幕幕的慘痛回憶。

現年79歲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戰士聯誼會副會長林珍在接受本報訪問時笑說:「自己是當中最年輕的。」林珍表示,當年日本佔領香港時,自己只有9歲,儘管如此,當年一個個行人在自己面前餓死倒下的片段,卻歷歷在目,她亦曾經兩三天沒有飯下肚,餓得腳軟站不起來。

糧食被扣 要採野菜充飢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戰士聯誼會前會長李志應,現年85歲,他補充說,當年日軍收起糧食,以每人每日獲分配「六両四」白米,但其實只能煮成一大碗飯,而且根本沒有派足,後來甚至改派木薯粉,對當時要務農的港人而言,餓得要採集野菜充飢。

85歲的何觀養亦指,曾餓得到山上掘土伏苓生吃,當時吃野菜、豆渣甚至樹皮充飢非常常見,而當年身處的荃灣「路有餓死骨」司空見慣,加上日本強捉市民遣返內地,結果荃灣人口少近一半。

年屆88歲的羅耀輝直指,當年日軍霸佔糧食,餓死太多人,而在配給制度下白米非常昂貴,自己的家人亦曾把床鋸掉充當柴賣掉來買米;又有落難富人為求一餐溫飽,被迫把千金賣做「妹仔」。

李志應說,當年有句俚語:「屋企有米唔憂無老婆」,而自己父親曾拿着一袋「番梘」被餓瘋的途人當食物搶來吃;他亦有聞,有母親把餓死子女的大腿肉割來煮食,李志應說:「當時的人餓瘋了、餓怕了」。

日軍殘暴 要打要殺毋須理由

當年日本為這班倖存者帶來的傷痛又何止飢餓。說起日軍的濫殺無辜、殘暴不仁,老人們均悲憤填膺。李志應有4名親友正是被日軍所虐殺,他說日軍要打要殺不需任何理由,所以當年身處的大埔墟一帶,無故成為日軍手下亡靈的大有人在。

何觀養亦指,當時日軍強佔富貴人家的居所,稍有反對的便格殺勿論,何觀養又指責日軍對無辜市民拳打腳踢,令市民人心惶惶。

羅耀輝則親證當時香港屍橫遍野的情況。他說,有民眾餓瘋了,到運糖船上偷白糖充飢,日軍接報後使船靠近,不理船上無辜的船員,用機關槍亂槍掃射,並把屍體劏開肚皮,放在船上和海傍曝屍,羅耀輝激動地訴說:「海傍、通道,周圍都是死屍」。

虐民「花招」多 「死不掉都殘廢」

羅耀輝又指,日軍虐殺市民的「花招」甚多,從市民耳、鼻、喉灌水,灌得人如氣球般脹滿,日軍就踏上去猛跳,他說這些被虐者「死不掉都殘廢」,又會迫市民在烈日下高舉大石,若舉不動便虐打至死,又會放餓狗把市民活活咬死......

老人們雖年事已高,但日本侵華一幕幕血淋淋的過去,至今仍無法忘懷,仍能鉅細無遺地訴說這段歷史,他們都希望作為歷史見證,讓新一代了解當年港人經歷的苦痛,譴責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對倖存者的再次傷害。

相關新聞
飽和潛水首突破300米 中國人深海出艙遊「龍宮」 (2014-01-13) (圖)
11000米深淵潛水器 2020年海試 (2014-01-13)
專家解讀:深海探測加速 開發海底寶藏 (2014-01-13)
話你知:飽和潛水員生活異於常人 (2014-01-13)
娥兔自主「喚醒」 中國突破月夜生存技術 (2014-01-13)
控訴日軍濫殺無辜 東江縱隊老兵悲憤 (2014-01-13) (圖)
小隊員手刃漢奸 交通小鬼智避搜查 (2014-01-13)
蛻變壯大:「港九大隊」擴大 改編變「東江縱隊」 (2014-01-13)
話你知:民眾豎碑 紀念捐軀烈士 (2014-01-13) (圖)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抗日烈士簡介(節錄) (2014-01-13) (圖)
正定縣百姓眼中的習近平:勤儉低調 實幹創新 (2014-01-13) (圖)
敢為天下先推聯產承包制 (2014-01-13) (圖)
重視知識分子 特批住房 (2014-01-13)
舊衣破褥子 與百姓拉家常 (2014-01-13)
愛看比賽 真正球迷 (2014-01-13)
公社食堂午餐 饅頭像磚頭 (2014-01-13) (圖)
去年通脹2.6%不超上限達標 (2014-01-10) (圖)
專家解讀:今年通脹壓力大於去年 (2014-01-10)
特寫:「菜價高了 錢反賺少了」 (2014-01-10)
控物價須防熱錢 (2014-01-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