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益證券(香港)研究部董事 曾永堅
美國聯儲局(FOMC)於去年12月17及18日的議息會決定於今年1月開始縮減購買資產計劃的規模,代表正式開始有序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的階段。基於國際資本對風險偏好和流向的轉變,市場高度關注由此會否觸發亞洲地區面臨大規模撤資的風險。
雖然聯儲局已採取較謹慎的步伐來啟動退出量寬政策的佈局,而主席伯南克亦明確地強調減少購買資產不等同緊縮貨幣政策的訊號,並保證2015年前不會上調利率,但市場依然關注隨着量化寬鬆政策年代步進結束,過去五年的流動資金盛宴將終結,勢將觸發全球資產重新配置,資金或流出新興市場。
聯儲局標誌性地啟動有序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的機制,亦顯示會方對美國經濟復甦的基礎抱有一定程度的信心,美國經濟逐漸轉好的趨勢,將牽動美國長期公債收益率上升。
資金逐步由債市流向股市
預期未來12個月,美國十年期公債收益率將從2013年1月9日時近3%水準,逐步回升至4%左右,只要美債息維持緩步有序上升的態勢,而並非大幅抽升的狀態,有利資金逐步由債市流向全球主要股市。
美國經濟復甦的步伐與基礎依然對新興經濟體系以至環球經濟表現構成一定程度的主導影響。若果美國勞動市場能穩步復甦,將有利內需消費增長,為拉動新興市場及全球經濟主要動力。
金融市場對環球經濟前景的研判,尤其美國經濟2014年第一季的表現,將主導投資意慾及風險胃納。事實上,美國經濟加速復甦將成為支撐環球主要股市氣氛與情緒向好的主要因素,縱使短線資金流向續以美股為主,但對港股依然能帶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預估恒生指數於22,000點獲一定程度的技術支撐。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