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京城霧霾問題嚴重是不爭的事實,在上月尾就連續多天出現嚴重霧霾,難怪來採訪兩會的記者見面寒暄都會問「買口罩了嗎?」圖為上月尾,北京市民戴着口罩逛天壇公園。資料圖片
「買口罩了嗎」、「減少外出啊」......提前來京準備參加全國兩會報道的各路記者們,今年見面的寒暄語,總是離不開霧霾和污染;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中央媒體近日紛紛加大對環保問題的新聞監督,環境亂象被曝光,環保作秀事件被揭露,環境輿論監督力度空前提升;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代表和委員聚焦環保問題,環保提案議案數量空前,有的代表直言要「問責環保部」,一場指向大氣污染乃至環境危機的民意高壓在兩會前正在形成。有關專家表示,環保政策落實不能「打折扣」,政府承諾不能「放空炮」,嚴重霧霾正在倒逼政府啟動問責風暴。
■香港文匯報記者馬靜 北京報道
「環保部應該每年在全國兩會上單獨做工作報告,接受代表投票評價;如果報告得不到通過或連續兩年得不到六成以上代表贊成,該任部長應引咎辭職。」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即將遞交給兩會的一份議案,簡而言之就是「問責環保部!」朱列玉認為,中國出現大範圍嚴重霧霾天氣,環保部監管不到位,執法力度不嚴,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針對環保部門目前依賴於地方政府、部門職權有限的問題,朱列玉還在其議案中建議,切斷環保部門對地方政府的依賴,將環保部門收歸中央垂直管理,並加強環保部門的職權範圍,使其有權開出百億罰單。
促建大氣環境信息共享機制
朱列玉的議案只是眾多代表委員遞交全國兩會議案和提案之一。有媒體統計,截至目前為止,今年兩會關於環保議案提案數量超過以往,代表委員對環保話題關注程度達到空前。據悉,目前已公佈提案的所有民主黨派都提出了加強環保的提案,其中民建中央更是遞交11份環保提案,建議發展環保產業清潔能源,民進中央向全國政協提交了6條關於環保問題的提案。
農工黨中央在其首要提案提出,要強化生態環境危機意識,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針對長期以來「源頭難防範、過程難監管、事後難追責」的生態環境惡化「三難」問題,農工黨提出具體對策,包括打破行政壁壘,建立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統一監管機制;盡快建立大氣環境信息共享機制和平台等。
民進中央向全國政協會議提交了6條關於環保問題的提案,《關於建設我國氣象災害預警終端的提案》、《關於加快推進氫能源利用的提案》、《關於利用非食用作物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提案》、《關於完善環境污染糾紛解決機制的提案》等從各方面提出了應對建議。致公黨中央則將提案聚焦在土壤和生態修復上。
倡修訂環保法加大違法成本
民建中央在其一號提案中,建議盡快推出環保法修訂草案,並加大違法成本。京津冀地區是中國污染最嚴重區域,針對該區域民建中央特別進行了調研,並提出,要不斷完善由中央牽頭、區域內各地政府共同參與的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聯席會議制度,並將其作為區域空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最高協商與決策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多個環保官員身兼全國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身份,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總量司司長劉炳江、環保部原副部長張力軍、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均為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是全國人大代表。媒體分析期待,這些環保官員在「兩會」期間應真切感受環保民意,對解決環保問題發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