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楊志紅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能到北京出席全國「兩會」,參與國家重大決策,對全國政協香港委員是一種鼓勵和榮譽,也是一種責任。在參與今次「兩會」前的兩3個月,我已開始着手籌備提案,開好會議,平時也積極學習,吸收更多知識,履行好政協職責。更重要是,希望能發揮好港區委員的角色,在香港就不同議題多發聲音,多做有利兩地文化和法制交流的工作。
實事求是 忌只「報喜」或「報憂」
雖然我擔任廣東省政協委員達20年,任省政協常委亦達15年,出任全國政協委員也有2年時間,而全國「兩會」的層次更高,涉及的問題更多,也比以往省政協所處理的事情更廣泛,會議也有不少規矩,令會議進度更暢順。在中央政府領導下,身為政協委員,有機會反映問題,但這些問題必須實事求是,如果只是「報喜不報憂」或「報憂不報喜」,沒有把真實的情況和問題反映出來,便沒能盡好政協委員反映真實的責任。
不過,我也留意到,現在社會總是不斷在問問題,很多怨氣,但多少人提出問題之餘,又能下決心解決呢?發現問題固然重要,但發現問題的目的就是為去改善社會,只有在對社會提問題時,進一步再想方法解決好這些問題,多做實幹工作,社會才會實現真正的和諧。在香港,我是廣東社團總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兩會」後,我仍會一盡政協委員的責任服務香港。雖然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我仍期望自己有一個高標準,「不要為當委員而當委員」,而是要實實在在,把足拚勁,實務實幹,把事情做好。 ■全國政協委員 楊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