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對於有人以課程完成率去評論MOOC的成敗,Heinlein則認為,成功並不是要每個人都成為專家,能讓人接觸到新的知識,已是美事。 梁祖彝 攝
戰略夥伴總監引蘋果教主金句:「過程即收穫」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MOOC(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雖有着帶動教育革命的巨大潛力,但它亦同時存在不少「硬傷」,其中一個有爭議的,便是課程完成率極低,往往只得單位數字。對此,全球廣受注目、有多所頂尖名校參與的MOOC平台edX,其戰略合作夥伴高級總監Johannes Heinlein便指,透過將課程「斬件」縮短,可明顯看到完成率的提升,而再次參與度亦大幅增加。他亦強調,即使學生未有完成課程,也不代表他們沒有得着,正如蘋果創辦人喬布斯的格言:「The journey is the award.(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穫)」。
早前訪港的Heinlein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分享關於MOOC的發展,他特別提到,作為一個由大學創辦和營運的非牟利MOOC平台,edX不單免費讓大眾接觸高質素課程,「我們還會開放資源,讓別人共享技術,並會投資有關教與學的研究,去改善整體成果」。
僅9%取結業證書 九成放棄
現代人最缺乏的一樣東西,或許就是耐性,從這一點可以想像,一個持續10多星期的網上課程,即使有數萬人報名,當中也有不少「逃兵」。事實上,過往不少數據顯示,MOOC學員普遍有愈九成人「半途而廢」,一般只有5%至9%人會堅持至取得結業證書。不過,Heinlein透露,藉着有關的教學研究,edX似乎找出對策的方向,「12個星期至14個星期(的課程)對一般人來說真的有點太長,不少人都很難投入那麼多時間。我們的做法是,將這些課程『斬件』(Break it down),改成3個約4個星期的課程,當學員完成一個階段後,我們再邀請他們到下一階段。結果顯示,更多學生完成課程,而且幾乎所有人去到第二階段時都會報名」。
對於部分人以課程完成率去評論MOOC的成敗,Heinlein則反駁指,縱使現時MOOC的確有着完成率不高問題,但並不代表這就是失敗,因為每個人學習的目的並不一樣。他以自己為例去解釋︰「我自己就正在讀一個烹飪科學的課程,我不是每一課都會上,也沒有想過要完成課程去取得證書,但我還是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我還掌握了一些新知識,這算不算失敗呢?成功是怎樣的?是要每個人都成為專家嗎?我想不是的,當你又接觸到新的事物,這已是很好的事。」
難替代傳統教育 助增值
另一個較多人議論的,是縱使多少人認為MOOC會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也好,它還是不能取代傳統教育。對此,Heinlein亦直接表示︰「它的確不能取代傳統的課室教育,但它能為之『增值』,而長遠來說,這種混合學習的模式,可以把學習變得更個人化,每人也可以自己最習慣的方式去學習。」
那麼MOOC的挑戰在哪裡呢?Heinlein坦言,MOOC仍在初始階段,像現時edX已有多種不同類別學科的課程,但都偏向零散,沒有系統,「我們下一步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一門門的課程變成有系統的學習,幫助學員去建立一條學習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