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曾經出現過有蒙古學生表現優秀,被MIT破格取錄的實例。 edX網頁截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到底甚麼人會通過MOOC(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去學習呢?edX戰略合作夥伴高級總監Heinlein表示,當中以持續進修人士居多,但亦有不少「特例」,包括只得13歲的少年人,也有85歲活到老學到老的長者。而去年更曾有一位15歲的蒙古學生,就因為在麻省理工學院(MIT)提供的網上課程表現出色,被MIT破格取錄,從網路世界踏進美國知名學府。
80歲學生見報 85歲生「呷醋」
Heinlein指,MOOC屬於開放予所有人的課程,而在edX的統計資料中,年紀最小的學生只得13歲,最大的則高達85歲,當中還有個趣聞,「當時我們看到的登記資料,最年長學員為約80歲,於是我們將有關數據告訴記者,消息亦上了新聞。但這位85歲學生看到後很不服氣,拿着護照拍下相片,再寄給我們,說『我才是最年長的那個』」。
這個故事固然散發着令人會心微笑的「老頑童」氣息,而另一方面,edX上亦有着勵志故事,這故事發生在蒙古烏蘭巴托的一個青少年身上。該位只得15歲的學生在校長鼓勵下,與同學一起觀看MIT的電路與電子學網上課程,並在校內的實驗室進行相關實驗。結果,他在整個課程表現出色,更被MIT破格取錄,去年已到MIT報到。
IMF借MOOC培訓員工
除了這些學生,原來MOOC還會「招呼」不同的機構。Heinlein指,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一些非牟利機構等,它們常常會進行內部員工培訓,「但它們以往都是把各地不同員工集中到一個地方,現在就改變了,透過MOOC,他們可以在不同地方,按自己的時間接受一樣的訓練」。
Heinlein坦言,其實網上學習並不是新鮮事,只是以前未能達到其目標。現在情況卻有所不同,不止是科技,還有人群接觸科技的能力及渠道。Heinlein亦十分看好MOOC在香港的發展潛力,因為香港有着溝通中西的能力,「香港是雙語的地方,中文、英文通行,可說是面對着全球的觀眾。此外,香港院校對MOOC很有熱誠,是亞洲第一個加入edX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