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2013兩會專輯 新開局 新起航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種樹 修路 大項目 江門三件大事促發展惠民生


放大圖片

江門市近兩年的黨代會及兩會桌上有道「招牌菜」,也是市委書記劉海、市長龐國梅掛在嘴邊到處宣講的「口頭禪」,還是江門市確定的促發展惠民生的三件法寶,它們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高 江門報道)「種樹、搭橋修路、抓大項目」這三件大事是江門政府近幾年主抓的重點工作,意在謀發展的同時惠及民生,以發展惠民生。或許有的江門市民已搞不清這目標到底哪年提出的了,但他們卻能感受到變化:「路網比以前更完善了,以前要繞道的地方現在走捷徑了,有的橋變寬了,有點地方多了一道橋,感覺方便許多」,經常駕車在江門市和新會區穿梭的市民文先生如是說。「我們廠區綠化本來就很好」,常住江門的廣東彩X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港商邱德厚說,「現在還看不出市區綠化上太明顯的變化,不過這兩年確實種了許多樹,環境好了,本地人生活起來舒心,外人也願意來投資嘛」。

種樹也是種民生「大樹」

關於種樹,江門市在2012年提出了「森林圍城、樹林進城」的一系列生態城市建設計劃並付諸實施,開展全民植樹,上至書記市長,下至學生孩童每年都參與植樹大業,目標直指「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桂冠。對此市委書記劉海有許多觀點,他認為「種樹」是一個大概念,是一種形象的口號,就是把民生實事做好。「保持好生態環,城市裡有山有水有很多公園綠化好了,附近的居民下班之後可以去逛逛,實際就是抓好民生」,「發達地區吃了(先污染後治理記者注)惡果的,我們這些後發地區就不能再重複」。

市長龐國梅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深入開展「森林圍城、樹林進城」活動,全市投入綠化建設資金4億元,種樹850多萬株,參與人次超過70萬。新建改建23個大公園和100多個社區公園,新建城市綠道33公里,市區林蔭路推廣率達88.5%。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1%,綠地率41.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25平方米。完成生態景觀林帶建設里程208.4公里、碳匯林種植面積3.91萬畝、封山育林1.46萬畝,新增改造提升森林公園7個,創建森林家園26個。各市、區新建成一批公園如蓬江豐樂山公園、元寶山體育公園一期、金蟾山公園、新會荔枝山公園、石澗公園、南湖公園、中央公園、台山石花山公園、開平人民公園、鶴山公園人文歷史雕塑園、恩平錦江濕地公園並免費對市民開放。天沙河兩岸景觀完成升級改造11公里。台山成為省級園林城市。

大項目大平台即民生平台

廣東省對江門市的定位是先進製造業基地。江門市歷來重視大項目引進、建設和培育相關產業鏈,以前提出以大項目為抓手,現在把大項目當做黨委政府的三件大事之一。目前已擁有南車、清潔能源,摩托車產業、LED綠色光源等一大批龍頭項目和支柱產業,並由此衍生了光博會、摩覽會等頗具知名度的第三產業。《江門市2014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顯示: 2014年江門市有大項目210項,總投資3千多億,截止2013年已完成投資1068億,包含交通環保能源食品農田水利文化體育等眾多項目。這些項目將在增加稅收,帶動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市委書記劉海在去年底的江門市黨代會上提到:堅持建大平台、招大項目,着力打造核心園區,推動「三邊」(三邊戰略記者注)協調發展。制定了大廣海灣綜合發展經濟區建設總體規劃,並報省政府批准,「沿海邊」發展實現新突破。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累計完成投資30億元,3列CRH6型動車組下線, 4家配套企業動工建設。江門高新區啟動「一區多園」管理模式,LED博覽交易中心首期封頂。江沙示範園區累計引進企業19個,投資總額200億元。江門產業轉移工業園累計引進項目249個,投資總額466億元,在全省產業轉移目標責任考核中獲示範園區組第一名。其中,開平翠山湖順德工業園引進項目33個,總投資72億元,7個已動工建設;恩平米倉園區引進機械製造項目35個,總投資42億元,26個已動工建設。建成國家機械裝備檢測重點實驗室、省質量監督水暖衛浴產品檢驗站,與省共建新型高分子及複合材料產業基地。蓬江區海信、康師傅,開平市普利司通等陸續投產;新會區威立雅環保拆船、新會電廠,台山市鴻特精密等項目動工建設。成功舉辦2013年廣東江門(上海)投資洽談會,投資600億元的華電國際LNG項目簽約;舉辦重大項目推介會,面向社會推出70多個招商項目,總投資額超560億元。全市196項重點項目預計完成投資406億元,完成率為101%。

港商邱德厚認為:江門的工業基礎其實很雄厚,門類齊全,上世紀90年代前後江門的產值一直在珠三角地區排名靠前,曾經僅次於廣州排名第二,靠的就是工業,以當時新會市的紡織業為例,該行業創造的財政收入一度佔全新會市的7成。他認為:發展以項目或園區為依托的工業很有必要,切實可行。

五邑大學教授李桂生對政府抓大項目的決策頗為認同:這是根據江門自身條件定制的,走亞洲四小龍騰飛之路,江門沒那時機,學習深圳搞金融,江門條件又不夠。他認為:想要繞開工業也就是第二產業直接跨越到第三產業很難,踏踏實實做好工業項目,才能避免沒有工業基礎支撐的第三產業出現產業空心。大項目所帶表的工業製造業是江門積累財富的必要手段,沒有錢,民生便無處安放,大項目多,現有企業稅負壓力就會減少,企業成本低了,投資者就更願意來,這樣企業成本就會更低,最後財政有了錢,也就有了民生。

搭橋修路 迎商富民

「以前曾有客人讓我跑順德均安鎮。我是不去的,雖然錢多,但路爛費時,去了也是空車回來,那個時候順德人來江門不多嘛,說不定還有收過路費,沒有辦法的,有錢也賺不到」,在江門輕軌站等客的的哥王先生這樣告訴記者。江門地處珠三角,隔河相望是珠三角最富庶的順德、中山,稍遠一點便是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發達地區。為了把「江門的門打開,把優秀企業迎進來」,「主動接受廣佛經濟圈的輻射」。江門以交通一體化為契機,修路搭橋,打通經濟命脈,結合江門土地資源豐富的不可複製的優勢,提出了「積極實施沿江邊、沿路邊、沿海邊發展三邊戰略」,也就是為接受廣佛、乃至深圳、港澳經濟圈的輻射打通交通瓶頸,事實上,這一戰略的實施也成功的引進順德產業園及海信等一大批優質項目,其中有的已經成為江門納稅大戶。

據介紹,江門市2013年全年交通建設投入48億元。江順大橋主塔建成封頂,江門大道北線、新台高速南延線開工,廣中江、江羅等高速公路建設全面加快,中開高速、廣佛江快速通道二期、深茂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順利推進。成功爭取升級兩條國道,改寫了新會區、台山市無普通國道的歷史。鶴開高速列入廣東省提速項目,開平環城公路加快建設。高新區公共碼頭岸線使用權獲交通部批覆。金甌路、勝利南路、「建設路-迎賓路」下沉式立交等市政工程加快建設。

在《江門市2014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中,交通項目有20項,總投資達450多億。連通順德江門的江順大橋預計在今年通車,屆時兩地主城區間單程到達只需要20分鐘。已通車數年的廣珠城際鐵路新會支線,從廣州到江門只要50分鐘。2016年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江門將更方便地接受港澳、深圳等地的輻射。

相關新聞
種樹 修路 大項目 江門三件大事促發展惠民生 (2014-03-14) (圖)
特色發展為引領 百年老校邁向國際化 (2014-03-14) (圖)
許昌市第一中學:精心構建和諧校園 打造一中教育品牌 (2014-03-14) (圖)
許昌第一外國語實驗小學:滿園「特色」關不住 獨佔蓮城一片春 (2014-03-14) (圖)
坪山新區打造深圳美麗東部新城 (2014-03-14) (圖)
彭清華:深化桂港產業合作 推動雙邊貿易發展 (2014-03-13) (圖)
王鐘武:中國的未來在西北 星光的未來在新區 (2014-03-13) (圖)
習李精準扶貧開新政 (2014-03-13) (圖)
各有優勢 互補合作 港區政協委員談京港文化產業合作 (2014-03-13) (圖)
加多寶打造行業品質標桿 發佈涼茶行業首份質量白皮書 (2014-03-13) (圖)
中聯重科:建世界級企業 讓中國裝備享譽全球 (2014-03-13) (圖)
尤權:深化改革 閩持「好牌」打「好局」 (2014-03-13) (圖)
蘇樹林:「出血割肉」保「最綠福建」 (2014-03-13) (圖)
王者之宸 鑄造實業投資與產業發展融合之典範 (2014-03-13) (圖)
許昌市第二中學:厚德與博學並舉 科學與人文交融 (2014-03-13) (圖)
許昌市第七中學:先成人 後成才 「走出去」辦學助推名校發展 (2014-03-13) (圖)
許昌市第十二中學:特色發展 辦人民滿意學校 (2014-03-13) (圖)
許昌市毓秀路小學:幸福從這裡起航 希望從這裡放飛 (2014-03-13) (圖)
合肥:與高手共舞 與強者連袂 策馬揚鞭翥夢「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2014-03-12) (圖)
深化改革助推五大發展 開創吉林振興新局面 (2014-03-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2013兩會專輯 新開局 新起航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