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消費者委員會去年頭11個月收到逾285宗有關蔘茸海味的投訴個案,較去年同期的209宗多76宗,增36.4%。消委會指,最常見的問題是店舖沒有清楚說明標示的售價單位,誤導消費者購買。消委會建議市民最好到有信譽的店舖光顧,同時又提醒市民記得要貨比三家。
消委會指,市民過節過時喜愛購買乾貨,如乾瑤柱、鮑魚等,但有不法商人便趁機圖利。消委會曾經接獲一個投訴人表示,在街邊的檔攤購買乾鮑魚,其後發現乾鮑魚有問題,當她再返回時該檔攤已經易手,負責人不在。由於投訴人沒有單據,又未能尋獲賣乾貨的負責人,因此無法追究。
消委會籲保留單據
消委會重申,這些流動檔攤流動性高,當消費者購買了有問題的產品,由於沒有單據,市民在追究上較難得到保障。消委會又建議,消費者最好光顧信譽良好,而且有單有據、明碼實價的店舖。
消委會又說,近年收到的有關投訴,最常見的問題是店舖沒有清楚說明標示的售價是以「斤」還是「O」為單位,或是只以相當細小的字體寫上「O」字,再以貨品遮掩;有些消費者誤以為以斤計而選購後,店方會迅速把乾貨切片或磨成粉,隨後才表明是以「O」計算。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選購時應注意價格的標示,而且最好不要讓店方將貨品切片或磨成粉,因為價錢可能與消費者最初理解的有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