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臻
首先表明,筆者沒有參加任何政黨,只支持理性處理香港問題,將這裡打造成讓市民安居樂業的城市。亦相信許多港人是這種心態,不過,他們都是沉默的一群。七百萬港人中,激進佔少數,但他們搶佔了傳媒的焦點,造成香港社會嚴重混亂的錯覺令人憂心。前段時間亦一度擔心這樣亂下去香港會走向怎樣的境況。不過,最近出席一些春茗之類的活動,接觸人多了,席間聊天後突然間安心了許多,因為原來大家都開始醒覺了。
眼見歐美經濟的崩潰,他們都不會支持盲目追求西方式的「民主」社會制度。加上一些激進人士的行為令到市民開始討厭;一些故意製造政治矛盾的傳媒開始被摒棄;一些地區的議員補選由理性的政黨贏得。相信香港開始有望回復正軌了。
記得在不止一個場合聽到人鬧那些愛搞事的議員和所謂「學生領袖」,亦聽到一些來自外國駐港機構的職員,他們見識多,亦一樣強烈反對政府的福利政策,樣樣政策只照顧低層人士,他們不希望見到香港變成被福利制度拖垮的城市,他們不想香港像希臘險破產,像美國、法國這樣高失業率,歐美不少人為保住一份工被迫逆來順受,那就更沒有自由。他們替香港年輕一代擔心。他們希望政府掌握真確民意,應做則做,不好退縮。
其實有一點真的很想提一下,那些應邀參加社交活動的「港官」,不要只當是應酬、畀面派對來剪綵,飲杯酒就急急走人,應該當作是接觸群眾、了解民情的好機會,主動放下身段,放多點時間與到會者聊天,聽聽他們的想法,其實是比你做民調更有意義。
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早前的一番話極發人深省,有年輕人基於不安、無知、懶散而衍生出來的拒絕改變、逃避競爭的心態。以「本土文化」、「香港人身份」作為自己逃避一場必須面對的競爭的借口,放棄全球化的廣闊思維,流於狹隘的族群觀念,偏見和歧視會誘發種種的不耐煩、彼此埋怨、排他,甚至衝突,會拖垮香港。像香港這樣的經濟體,大家的適應力與香港的進步或退步密切相關,香港不能承擔固步自封或自滿的後果。他藉此鼓勵大家慷慨施予,多為別人,為社會大眾付出。
希望黃仁龍這番話能敲醒香港一部分迷蒙香港年輕人,也希望 多些有心人出來提醒一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的重要。
其實香港回歸以來中央對港都採取不干預政策,需要支援就支援,其他政府政策都很少理,除非危害到國家。一切都深怕影響了港人的生活方式,正因為如此卻「寵壞」了香港,部分港人就漸漸將高度自治等同完全自治了,總將自己同西方國家看齊,結果就出現愈來愈「自我中心」、「自私」不顧大局的思維,忘記了香港其實是個特區。政客基於利益製造很多政治爭拗,社會民生問題未能解決,形成怨氣,「嘈嘈吵吵」,變成「示威之都」。最近在特區政府政改問題上,中央肯走出來表明立場、說明底線後,反而是好事;任由不切實際的想法蔓延生長是雙輸。
曾幾何時我們在電視上見的示威之都是韓國首爾、釜山,但現在已經很少見他們示威了,大概經過一輪的激進後變得踏實,大家都發現搞好經濟、搞好生活才是最實際的。或者一個地區的成長和一個人一樣,都有過「反叛期」,慢慢才變得成熟。香港的反叛期何時過呢?應不遠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