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雅艷)冰雹是自升降氣流特別強烈的積雨雲中降落到地面的堅硬冰丸或冰塊。冰雹出現的先決條件為一道溫暖而濕潤的強烈上升氣流及適度的垂直風切變,形成強烈的對流。而前日的落雹的現象,則是因有一股較為清涼的東風與原先影響華南沿岸的暖濕氣流相遇,產生強烈對流而致。
冰雹是空氣中的水汽猛烈上升,到達冰點(即攝氏0度)以下的高度時,水汽直接凝成為冰晶的現象。最初冰晶非常細小,但在空氣中不斷碰撞及結合,體積及重量增加成為冰粒。冰粒變重後會跌至較低高度,但由於上升氣流猛烈,冰粒再次上升,與更多水汽及冰粒結合,成為更大的冰粒。這個過程不斷重複,冰雹最後因過重而掉到地面上。
現時科技無法預測冰雹形成,但透過觀察雷達圖的迴波強度,分析對流的強弱則可以估計冰雹出現的可能性。天文台的雷達圖上,迴波以藍、綠、黃、橙、紅及紫色顯示,黃色迴波代表有雷暴發展,紫色迴波代表對流非常猛烈,可能形成冰雹。
根據天文台資料,一般每隔約3年便會出現一次落雹,較普遍是在春天的3月至4月間發生,冰雹一般在下午至黃昏時段出現。香港過往記錄到較大的雹塊,直徑曾達100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