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旋
以農立國的中國,對農民而言,曆法中的二十四節令中,「清明」是全民都重視的節令,而又是傳統節日中最具孝心的民間習俗。
時間過得可真快,農曆三月已屆,頗具孝心的華人孝子賢孫不忘在清明時節掃墓踏青去。據悉,今年清明期間口岸客流量共有近四百萬人之多。皆因港人趁假期返鄉掃墓踏青以表孝子賢孫慎終追遠的美德。
往時,但見扶老攜幼的踏青人,手上還有乳豬三牲和冥鏹祭品。近年,風氣改變了,內地以至香港都提倡樸實節儉。而多個佛場管委會禁攜三牲乳豬等到場拜祭。為環保起見,掃墓者也減少冥鏹拜祭先人。事實上,香港售賣紙紥祭品的店舖已見式微了。事關店舖租金太貴,最低工資實行微利負擔不起,最關鍵是傳統紙紥手藝後繼無人。現時是靠內地製成品入口香港。為此,祭品亦因環境轉變而自動買少了。靈異世界先人也吹節儉之風外,也流行用電子科技收祭品。其實,何種形式去緬懷列祖列宗也是表孝意。
無論時代演變如何,掃墓者難免觸景生情添傷感。在跑馬地一墳場門前的對聯:「今日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最是觸景傷情聯想到自己。此時此刻,務必要控制自己,調節情緒。
在另方面,所謂「踏青」,置身春光明媚,綠草如茵,鳥語花香之處,對踏青者而言,對身心歡愉是好事。內地有「植樹節」,香港也有,在清明節前後舉行。
俗語有云:「多病之春」。其實春天肝氣盛之故。春天亦是講究養生之道,食療調理適時也。周前遇上有才子之稱的韓公,他退而不休,近日又見他的大作在某報專欄刊載,精神比前好了。韓公介紹他一周飲兩三次養生湯:到中藥店買小柴胡湯,加四錢茵陳、三片生薑、四個去核大棗。加水煲湯飲用。韓公熱心向我推介。謝之。不過,每人體質不同,未必樣樣都適合。況且我明目肝清,身體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