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師指文言文題目轉淺白 學子仍嘆難要「估估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香港中學文憑試核心科目昨正式開考,考生「第一關」是中文科的卷一(閱讀)和卷二(作文)。中文科過去只有約半數人達入大學門檻3級成績,被形容為「死亡之卷」,而昨閱讀卷的文言文部分再度難倒考生。有學生讀過百篇古文「打底」,但答題時仍要從問題推敲文章內容意思。有資深中文科教師表示,今年文言文取材雖然艱深,但題目較淺白,程度貼近舊制會考中文;反而白話文內容較難。該部分選用台灣學者徐國能《第九味》,有學生直言文中無提及過「第九味」是甚麼,不懂作答,徐國能則解畫指答案是「人生的滋味」。
今年中文閱讀卷文言白話文各有一篇,前者佔分較後者少,比率約為36%,與去年相若。當中文言文篇章選用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節錄),難倒不少考生。其中在蘇浙公學試場應考的胡同學認為,今年試卷程度和題型與過去兩屆文憑試相若,雖然自己對文言文感興趣,高中也已閱讀過百篇古文,不過,答卷時仍要耗時理解文中的含意,部分題目做得比較趕,不時要從問題的上文下理推敲內容。
重設範文 考生有彈有讚
龍同學則認為,今年中文試卷題目可接受,認為文言文閱讀理解較難。她指,平日在學校甚少操練文言文,中六級也只讀了10篇,加上自己對中文不感興趣,答題時抱「估估吓」和「放棄」心態,已預計中文成績不理想。她同意重設範文,認為溫書有據可依。
葉同學表示,其所屬學校有做閱讀練習,文言文比例佔三分一,他認為卷一文言文語譯部分最難,古字一詞多義,要自行揣摩。他認為,學習中文應該尋找感興趣的書籍,以培養對興趣,因此不贊成重設範文,認為會局限學生的溫習範圍,令學習變成以考試為本。
閱讀卷白話文則為徐國能《第九味》,其中第十二題考問學生「『第九味』是指甚麼?」,不少學生認為題目很難。
九味作者解畫:即人生滋味
徐國能昨回應香港媒體查詢時表示, 原文其實並無明言交代「第九味」意思,目的是留空間予讀者自行體會,若他自己的答案是「人生的滋味」。至於另一題問及文中的「鹹」和「苦」可以比喻哪一類人,他指,以味道喻人,學生需有語文水平和聯想力才能精確回答。
至於作文卷題分別以「必要的沉默」、「以不做第一和不做最後的處世態度」和「陽光與陰影」為主題,要求考生選答其一。有考生指有關作文題目是意料之外,題型非自己所通,唯有選一條較容易的作答。
中文科老師:白話文更難
資深中文科老師陳匡正認為,兩份試卷整體較去年容易,合格率有望提升,但由於大部分題目較易,相信難以區分5*和5**的學生。她又認為,卷一今年少「陰險」題目,連向來嚇怕學生的文言文,取材雖然艱深,但題目和問法淺白,近似舊制會考程度,白話文反而較難,篇幅達兩版紙,相對涵蓋的意思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