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文星級學堂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拾穗:清明掃墓 慎終追遠


放大圖片

■清明節掃墓能體現慎終追遠的傳統。資料圖片

清明掃墓,看茞′菑W的父母,想起了從前一個清明。

先父5歲喪母,距今百年了。那個時代,鄉下人哪有照片?父親童年,大概想不起母親的樣子,也不懂何為母愛;然而,每年清明,他總會到後山拜一個印象模糊、卻很有感情的女人的墓,失恃的歲月匆匆過去了。上世紀30年代,父親也像其他年輕人一樣,離鄉背井往外闖,「滿懷少年十七的夢想,充滿希望的啟航、啟航」;但他不如他人般幸福,有「奶奶的叮嚀載滿艙」在心頭蕩漾。此去經年,歸來時已白髮蒼蒼,已是70多歲的老人;母親的墓呢?卻不知在何方了!

十多年前,家中經濟稍有好轉,父親重新與鄉間取得聯絡。他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太公,每次回來都很興奮,說自己仍可跟大隊上山。第二件事,就是要尋找母親的墳墓;但70多年了,滿山塋墓,何處覓孤墳呢?然而有一天,他告訴筆者,終於找茪F。他說終於,意思是憑依稀的記憶,在山頭雜亂的石碑中,逐一逐一地去視察,皇天不負苦心人,給他找茪F。

憶與先父拜祭祖母感歉意

那一年清明節,父親、筆者和其他親人,把粗糙石碑重修為單環墓碑進行祭祀。父親謂,祖母的山墳風水好,骸骨經多年風霜雨露仍沒有浸壞,這是他稍感安慰的。蘇東坡謂:「十年生死兩茫茫,......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父親不懂這篇作品,如果知道,可能更其傷感了。倘若10年就茫茫,那70年應是恍若隔世了。母子別時尚是少婦孩提,現今再逢時少婦或許如昔,兒子卻已蒼然白髮;兒子愧對母親,香港番禺非千里之遙,何以70年不來探望?母親也歉然,未能看茖鄐l娶妻生子,也沒有好好痛惜孫兒。碑上幾個大字:「劉門謝氏之墓」,筆者的xx原來姓謝,心中感觸良多。筆者看過先母如何痛惜我兒子;想來,xx也同樣愛惜筆者。雖然,筆者已人到中年。

天人相隔70多年俱無氣餒

墳前的一列鮮花與祭品,在長曳的一串爆竹聲中,化作一縷輕煙,獻與埋在土中的一副慈骨、一縷芳魂!天意弄人,父親與xx早年天人相隔,猶幸母子二人俱無氣餒。xx克盡厥職,生下4個兒女方才辭世;兒女人人年過八十仍步履如適,想是幼年得到無尚照顧之故。父親一生經歷許多艱難,中日戰爭、國家內戰、香港多次經濟不景,依然奮進活荂C想這是xx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這些遺產,不一定是物質、而是精神的。

清明節,祭的不是死人,而是活人的心;《六國論》云「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我們不能「視之不甚惜」。

後記:那是十多年前的往事,十年人事幾番新。先父去年九十八高齡辭世,他的四弟5年前九十而逝;姊姊102歲在香港老人院、三弟97歲在美國,二人仍在。xx的墳地10年前因土地發展須遷往別處安放。■圃丁

作者簡介:現職中文教師,大學畢業之後,全程投入教育事業之中,一晃眼30多年。知命之後,回歸中國文化;躬耕校園一隅,推廣儒道,自得其樂。

隔星期三見報

相關新聞
名師應試錦囊:結合聽寫思 貫通篩辨推 (2014-04-09) (圖)
學通成語 (2014-04-09) (圖)
古文識趣:倒裝 否定 疑問必考題型 (2014-04-09)
尖子教路:代入指定角色 論立場展己見 (2014-04-09)
文化拾穗:清明掃墓 慎終追遠 (2014-04-09) (圖)
名師應試錦囊:卷五 大綱因審題而生 摘星因內容「合格」 (2014-04-02) (圖)
戒掉錯別字 (2014-04-02) (圖)
操「弗」文言文:讀書須明窗淨几 (2014-04-02) (圖)
尖子教路:當個「醒目秘書」四貼士你要知 (2014-04-02)
言必有「中」:賞中國古獻 隨時找到「都敏俊」 (2014-04-02) (圖)
名師應試錦囊:備試工夫必須 適時捕捉答案 (2014-03-26) (圖)
拆解同義詞 (2014-03-26) (圖)
古文識趣:判斷 省略 被動 各具特色 (2014-03-26)
尖子教路:中英夾雜必「死」小動作要收起 (2014-03-26)
文化拾穗:脫離「小二」 須懂論證 (2014-03-26) (圖)
名師應試錦囊:開場先聲奪人 勝券在握 (2014-03-19) (圖)
學通成語 (2014-03-19) (圖)
操「弗」文言文:為人大須學問 (2014-03-19) (圖)
尖子教路: 個人短講分量少仍須「爭取每一分」  (2014-03-19)
言必有「中」:「對比」穿梭古今 揭矛盾添文采 (2014-03-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文星級學堂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