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言句式 之一
文言文之恆常句式,簡之言共6種,包括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否定句與疑問句。熟悉六大文言句式,對理解文意自然事半功倍。在此基礎上,如能多學習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更能大幅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基於篇幅所限,今期未能詳述每種文言句式的特色,僅能針對重點扼述一二,以助各位考生掌握閱讀文言文的旨要。
判斷句:即對事物之性質、關係表示判斷的句子,通常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文言文中,表示判斷語氣的常用句式有數個,包括「......者,......也。」、「......,......也。」、「......者,......。」及「......者也。」。例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點明陳涉的籍貫。又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點明對曹操的評鑑。此外,為了加強語氣,文言文中經常在動詞謂語前加一些副詞,如「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須補足文意不完整之處
省略句:即一句子中某些詞語或成分被省略,諸如省略主語、謂語、賓語、兼語與介詞等。面對此等句式,須時刻注意文意不完整之處,並加以補足。如《論語》中「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其不善者」之前省略謂語「擇」字。
被動句:即表示主語與謂語之間的被動關係。文言文的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第一種是以「被動詞」表示,考生只須根據被動詞判斷文意;第二種不以「被動詞」表示,考生須根據上文下理推敲文意,方能得出文意。常用的「被動詞」有「見」、「......見......於」、「於」、「為」、「為......所」等。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一句,「見欺」即被秦王欺負。又如《三國演義》中「為流矢所中,魂掩泉台。」一句,表示被流矢射中身亡。
判斷句、省略句與被動句乃文言常見句式,考生不可不察。至於其餘句式的特徵,下期再續。
模擬試題
判斷以下句子屬於哪一類文言句式。 (3分)
1.「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荀子.王霸》
2.「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戰國策.齊策》
3.「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司馬遷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參考答案
1. 省略句 2. 判斷句 3. 省略句
■謝旭博士
作者簡介:香港中文大學客席講師,教授中國文化與通識課程。考評局資深主考員與閱卷員、專欄作家。哲學博士、文學碩士。「通識教室」中國語文科與通識教育科名師。電郵:Dr.JukTse@gmail.com。
■預告:「淺談文言句式之二」將於4月9日(星期三)刊登。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