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期間,筆者隨香港校董學會到上海市看當地教育,得茪ㄓ痋A感觸頗多。前後經已四次走訪上海,看這裡的軟體與硬體建設,每次都有新面貌;民生無小事,街道簡潔、市民過馬路按燈號指示,少見橫衝直撞的情況,較諸香港不遑多讓。一個城市的文明生態,是提升、停滯抑或倒退,是時間與事實的互動,可以提供有力的證明,而關鍵正在於教育。
連奪PISA全面第一 港可借鑑學習
稍留意教育發展的,都會對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主領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結果記憶猶新。計劃三年為一屆,上海市已連續兩屆取得全面的第一,即在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都能摘冠,成績不簡單。2009年上海首次參加PISA已拿個全面第一,讓歐美各國、新加坡、香港等都瞠乎其後,其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已公開表白,有參考上海教育的必要,三年後,上海以同樣的成績,再奪PISA的3個第一。
是次在上海到訪了上海中學、江寧學校及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香港來客都有問及上海市的PISA成績,為何如此輝煌?成功之處在哪裡?對上海市未來教育的發展有何ㄤo?
當中,上海市教委會的負責人回答最是清楚,教育漢現場撮錄幾點:
1.上海市的教育並不代表全中國;
2.上海當年決定參加PISA計劃,最主要目的在於測試上海教育在閱讀、科學以及數學領域,看看不足之處,又或成功在哪裡,以為殷鑒;
3.上海連續兩屆參加計劃,都是老老實實,讓評量隊伍自由地、以學術方法對15歲以下的在校學生做出調查,沒有為評量結果而預先操練,事實上,PISA評量是有基本的假設。只在問:「我們的教育是否為孩子的將來而設。」學生填寫的問卷測試,根本不須、亦難以做假;
4.上海市參與了連續兩屆的PISA,雖然創造了優秀記錄,但上海教育同工的頭腦還是清醒的,當今教育最先進的綜合能力,中國都還在相對落後的一隊,與歐美教育發達的地區相比,仍有一段的距離;
5.上海市已取得共識,不會參與第三次的PISA評量計劃,最主要的原因是,上海市應該集中更大的精力與時間,在高中的課程與大學的國際化發展之上。
上海幾天行,不同的教育單位負責人都認真接待香港來客,「自信而不自大,謙虛而有一股為上海及國家打拚的幹勁!」這是教育漢給他們相同的觀感:或許,這也是任何有動力的城市,要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何漢權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兼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現職風采中學副校長。
(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