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前天在灣仔吃午飯,人多要搭枱。旁邊坐了四個女孩,都是廿多歲白領,每人一碟飯,配杯飲品,典型的OL午餐。四個女孩都斯文,言語間並沒有時下女生的粗話,也沒大呼小叫,只小聲地交談。奇怪的是,四人對熱飲的處理方法如出一轍。四人共點了兩杯奶茶兩杯檸茶,各自加糖攪拌之後,那枝鐵茶匙都同樣泡在瓷杯裡,豎起擱着,而不是平放在碟邊。那枝茶匙浸在茶裡足廿分鐘有多,直至埋單都沒動,她們也沒有要拿起茶匙的意圖。
把茶匙浸在熱飲杯裡,實在超過了我可以接受的底線。要是我發現同事有這動作,我一定不會帶她 他去見客,怕失禮。那天我邊吃邊想,如果有個兒子,帶個女友回來,樣樣都不錯,就是在茶匙這節骨眼上露了餡,我又非常介意這些小節,應如何是好?
其實出現這些行為,多是因為身邊無人教過。比如那四位OL,就完全可以想像她們從小到大,跟着家人或同學去餐廳,見到人人都把茶匙擱在熱飲杯裡,像是天經地義的動作,沒啥不妥;她們也就不會想到,長大後會遇到像我這樣勢利的人,對她們放茶匙的舉止會有強烈反應。
話說回來,其實茶匙怎樣放又何關宏旨呢?世上很多大思想家、藝術家都不拘小節,對人類也大有貢獻,這種所謂對禮貌的要求,是不是一些無聊的小資玩意?對草根的不尊重?我不知道。其實我自己,也一定有很多舉措讓某些人看不順眼,也希望人家告訴我。文明社會的有趣之處,在於大家在同一個社會生活,都有些不用明文規定的共同標準,而隨着時代進步,我們也只會期望大家對這些無言約定的標準能不斷提高,而不是停滯甚至往回走。
禮,其實是一種自覺,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做。你可以質疑為甚麼要這樣為甚麼要那樣,你不做也不會給拉去坐牢。不過有了禮,社會秩序會暢順點,生活品質會精緻點,自己和別人也比較可愛,就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