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樹廣
潮州之行,期待已久。念小學時就讀過彭湃領導農民起義的故事,四九年伯伯所在的四野大軍揮師南下,在潮汕一駐就是十五年,常聽他講「那裡生活窮,每日只喝粥」。「只喝粥」的日子終於過去了,眼前的潮州人物風情與眾不同,鎮記果條牛雜令我舌尖生津。
潮州行最後一天,市委宣傳部陳浩松副部長滿足了我的請求,一清早便將我們帶到綠樹成蔭的西湖岸邊。倘無當地人指引,想像不到這家不起眼的小店就是大名鼎鼎的「鎮記老尾牛雜」了。十幾張圓桌七七八八地散落在舖面內和人行道上,絕無大城市「老字號」的刻意裝飾。攤檔的一角,一位胖婦人站在一口熱氣騰騰的大鍋後面忙碌着,鍋內被分成煮果條和牛雜兩部分。婦人先將牛百葉、腸和肺等內臟放入鮮牛骨湯中加溫,同時將果條放在另一半滾水中燙熱。片刻,一大碗鮮美的果條牛雜便像變魔術般端到你的面前,清湯上點綴着好看的一黃一綠,黃的是搗得碎碎的新鮮薑末,綠的是切得細細的香菜葉。趁熱呷一口,滿口留香,沁入心肺。
一邊品嘗潮州美味,陳浩松娓娓講述着鎮記的掌故。原來,鎮記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紅火起來,除了賣牛雜,還兼賣鹵豬大腸鹵蛋等鹵味,存在銀行裏的錢據說過千萬,但存錢的農村信用社破產了,存款血本無歸。但即使這樣,鎮記很快又重新站起來。後來老掌櫃去世,三個兒子也分了家,眼前的「老尾」就是小兒子的意思。大兒子和二兒子的店舖開在潮州其他地方,生意同樣紅火。胖婦人告訴我,小店從早上六點開到晚上七點,只賣牛雜,生意好得很。
鎮記吸引我的不光是美味,更有周遭的滿眼風景。頭頂濃密的香樟樹蔭,像一片片雲彩。還有馬路對面的西湖,原與幾百米外的韓江相連,過去曾起着護城河的作用。再遠處,湖畔一棟白色二層小洋樓叫涵碧樓,與許多名人都有關係。小樓原是一個軍閥的私邸,周恩來早年幾次住過這裡,一九二五年蔣介石東征時曾駐蹕此地。一九二七年八一南昌起義後,它也作過賀龍等的第三師司令部,這支革命隊伍在此僅有七日,被稱為「潮州七日紅」。品嘗潮州美食,望着一湖美景和曾見證中國百年歷史風雲的涵碧樓,怎能不讓人留連忘返,遐想聯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