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孫宇彤(左)及徐威認為,勇於結識朋友、參與校內活動等,均是融入大學的最佳方法。鄭伊莎 攝
大學招收內地生,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締造交流學習的平台。港大工商管理學(會計及財務)一年級生孫宇彤與經濟及財務二年級生徐威同為內地生,談及在港大的生活,兩人不約而指,不怕尷尬、勇於結識朋友,及參與校內活動等,是促進校園內不同文化的磨合、融入大學的最佳方法。
初不懂粵語 敢溝通除障礙
孫宇彤是國家射擊一級運動員,從中三就開始練習射擊,這份從射擊而得的專注力,讓他在高考中,以全省10多名的成績考入港大。雖然港大未有相關的專業射擊練習設施,但每個長假期,他也會回老家練習射擊,「這是我的興趣,將來也會繼續。」
在港大生活近一年,孫宇彤起初不懂說粵語,未能融入同學圈子,但通過參與宿舍活動,並勇於與本地同學溝通、認識,目前已可順利衝破語言障礙。
得「港師」協助 趕上課程進度
至於來自烏魯木齊的徐威,起初因英語未能追上進度,幾乎聽不懂全英的課堂,每天需要花時間把課本的單詞遍查一次;甚至連期中考的試題也看不懂。幸得港大老師的協助,以及參加校方安排的英語輔導工作坊,令其英語在2個至3個月後,趕上課程進度。
兩年完成「大學五件事」
大學生活多采多姿,徐威笑指,參與迎新活動時,有學兄姐曾提出「大學五件事」,包括學習、拍拖、上莊、做兼職以及住宿,而她在兩年的大學生活過程中,不知不覺間已完成這五件事,「大學就是要做很多新嘗試,不怕尷尬,學會主動交朋友、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孫宇彤及徐威居住在賽馬會第三學生村的立之學院(Lap-Chee College),學院以前任港大校長徐立之命名,二人指宿生均自稱為「Cheers」(與Chee近音)。他們亦參與宿舍報刊《Rock the Block》的編採工作,故有機會採訪舍堂導師、職員,令他們更了解宿舍的人與事,進一步融入宿舍生活。■記者 鄭伊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