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粵北來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南粵來風第10期:產業融合逐步推進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珠三角攜手港澳建世界級城市群


放大圖片

近日,廣東省推進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強調,要以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總抓手,推動珠三角實現轉型升級優化發展,要充分發揮珠三角在區域經濟中的輻射帶動作用,把珠三角建設成為帶動環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區域發展的龍頭。

眾周所知,聯手港澳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是國家對廣東的期望,也是珠三角城市發展的方向。為此,胡春華要求廣東要重新煥發出改革開放初期,「殺開一條血路」的那股精氣神,努力成為攻堅克難的改革排頭兵,建設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而對珠三角進行全域規劃,總體考慮功能佈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規劃、環境生態保護等方面,也將更好地推動珠三角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俊峰 廣州報道

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工作會議舉行前夕,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等省領導,帶隊分「珠中江」、「廣佛肇」、「深莞惠」三個片區進行現場檢查並召開座談會。珠三角地區9個市的主要負責人達成了共識:珠三角當好領頭羊,轉型升級始是終經濟發展的主線。

產業一體化雛形初現

產業上的互補融合,為構築珠三角經濟圈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深莞惠經濟圈的推進過程,恰逢三市產業轉型升級之時,深圳企業外遷轉移有近一半前往東莞和惠州,每年向莞惠轉移產值400億~500億元。華為、比亞迪、華碩、三洋電機等公司已分別在東莞、惠州投資建立生產研發基地。深圳皮革、機械、鐘錶、塑料、家俱、光電等行業協會牽頭,在莞惠設立多個產業轉移園,促成了經濟圈產業的合理分工,這三個城市產業梯度轉移格局初步形成,1+1+1>3的效果開始顯現。

近年來,轉型升級一直是珠三角優化發展的主線,各個城市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各有各招,重大平台、重大項目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比如,深圳始終堅持把大項目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重點投向產業鏈關鍵環節、戰略性新興產業、城市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開闢重大項目「綠色通道」,推動項目盡快落地、盡快開工、盡快見效;惠州則緊抓大項目這個「牛鼻子」,以一個大項目開啟一個新產業、串起一條產業鏈,並打造一個產業基地,培育一個經濟增長極;佛山在全省率先實施了產業鏈招商計劃,通過補鏈、建鏈、強鏈,增強產業的造血功能和內生體質,新引進北汽福田、中國南車等一批大樹企業和種子項目。

胡春華也強調,轉型升級是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核心工作,是推動珠三角優化發展的主線,要真正迎來轉型升級拐點,全面實現優化發展,珠三角還必須牢牢咬住轉型升級主線不放鬆。

基礎設施漸無縫銜接

近日新鮮出爐的穗莞深城軌的規劃,引起了珠三角居民的高度關注。根據最新公佈的文件顯示,穗莞深城軌最終將北延廣州北站,經過白雲機場。這與剛剛開始招標的廣佛環城際軌道相連接,未來,廣深佛莞四市的居民,搭乘城軌將暢行無阻。

在珠江口西岸,備受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進展順利,目前大橋主體工程已完成總投資的41%,正朝2016年底通車的總目標穩步推進。屆時,港珠澳大橋直接聯繫的三個城市將形成珠海—香港—澳門的「1小時」時空圈,珠海也將一躍從珠三角的交通末梢變為節點,從而提升「珠中江」都市圈及珠三角西岸的經濟優勢。粵港澳區域交通和空間格局也都將發生重大變化。

記者在採訪中也獲悉,「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這三個片區的協調發展不斷完善。不僅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邊界道路銜接正在完備,一大批跨界河流水質改善工程也順利實施。與此同時,各市也積極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分享對接,教育、醫療等事關民生福祉的服務,也日趨便捷,珠三角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進程全面提速。

政府措施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

加強省級統籌

融合三大經濟圈

廣東省發改委、經信委、環保廳、財政廳、住建廳已經分別牽頭負責推進珠三角基礎設施建設、產業佈局、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城鄉規劃的一體化工作;廣州、深圳、珠海分別牽頭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個經濟圈一體化工作。三個經濟圈之間的融合發展還有待深化,省級層面對珠三角全域一體化工作的統籌協調也有待加強。

2013年區域內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1761公里,快速軌道交通主骨架初步形成;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3407公里,基本實現網格化;民航機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9300萬人次,基本形成「三縱三橫三線」千噸級骨幹航道網。

廣東省經信委主任賴天生:

狠抓四重一化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省經信委將圍繞推進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目標任務,狠抓「四重一化」(重大項目、重大平台、重點企業、重大科技專項和信息化)、綠色發展、優化服務等方面,打造珠三角信息化先導區,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加大節能降耗推進力度,推動落實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對口幫扶機制,從而進一步推動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

2013年珠三角地區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企業達15家,比上年增加4家,超過預期目標2家;互聯網普及率達73.7%,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高於預期目標0.9個百分點;行政審批網上辦理率超過80%,公共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率超過70%,均超出預期目標10個百分點以上。

廣東省環保廳廳長李清:

創新環保體制

創美麗中國示範區

2013年裡,在大氣污染聯防聯治方面,珠三角地區淘汰了「黃標車」13.8萬輛,完成鍋爐整治、油氣回收等大氣治理項目2644項。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前10名中就有3個城市來自珠三角,分別是珠海、惠州和深圳。

水污染治理方面,通過印發實施《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積極推行重污染流域治理「河長制」,有力推動廣佛跨界河流等重點河流水質改善,珠三角9市去年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全部穩定達標。

目前,已全面啟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以及開展珠三角空氣質量監測與數據發佈等措施,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把珠三角建設成為美麗中國示範區。

專家建言

首要工作:整合廣深港功能優勢

近日,記者就廣東省委省政府以實施《規劃綱要》為總抓手,推動珠三角優化發展,努力建設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會議精神,採訪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暨南大學教授胡剛。他認為,珠三角要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構想抓住了廣東發展的核心問題,同時指出完成這個戰略構想需要做好如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必須加快整合廣深港三大城市的步伐。胡剛指出,一個世界級城市群的形成,應該首先是有一個能夠吸納和擴散整個國家或全球的資源的核心城市。相對而言,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不夠明晰的,其實存在着三個各有所長的核心城市,分別是廣州、深圳和香港。廣州是華南政治文化中心、深圳是科技創新中心、香港是金融中心。廣深港三地的地緣優勢其實也很明顯,如果能夠協調整合三大城市功能,使之成為一個優勢互補的整體,那麼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將具有更加強大的吸納和輻射能力。

其次,珠三角要成長為世界級城市群,需要實現一個在不斷擴容中增強自身實力的過程,要有把湖南、廣西和福建等省份也納入進來,一起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魄力和胸懷。廣東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的粵東西北振興,借助高鐵、輕軌、高速公路的交通大發展,使粵東西北與珠三角地區連結為一個整體成為可能,克服了珠三角城市群平原面積偏小的自然地理障礙,也為珠三角傳統產業轉移創造了條件,是珠三角城市群最理想的擴容路徑。

第三,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必然要求創新不同城市間的管理和協調體制,打破行政分割,破除行政籬笆。胡剛認為,從一定程度上看,粵港澳之間的合作還有一國兩制的背景,廣深之間還有互為競爭的氣氛,東莞、中山等城市還存在以村鎮為單位,各自開花各自發展的現象,所以,還應大力加強省內各城市之間以及粵港澳之間的協調發展。

第四,世界級城市群之間已經不再是產業的競爭,而是上升為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又主要體現在創新、金融、高新科技以及服務等領域。能吸引人才的城市群,必須要在生態環境、宜居指數、治安水平等方面都需要做出表率。

最後,胡剛說,珠三角要繼續保持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地位、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突破口在社會體制的創新上。社會體制改革包含了養老、戶籍、教育、醫療和土地制度等方面的內容,香港和澳門在此方面都有很好的經驗,而珠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就是融合這些優秀經驗的過程。

資料說話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 珠三角GDP達5.3萬億元,增長9.4%,增速高出全省0.9個百分點,總量佔全省約79%,人均GDP達93114元,增長8.8%;

●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約4667億元,增長13%,總量佔全省市縣級收入的84.7%;

● 固定資產投資達16056.9億元,增長15.2%;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933億元,增長12.1%;

● 進出口總額達10472億美元,增長11%。

民生建設取得新進展

● 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城鄉一體化和人群全覆蓋,珠三角6市開展大病保險試點。

● 珠三角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61429套。建成藥品第三方交易平台,平價醫院、平價門診、平價藥店活動深入開展。

相關新聞
南粵來風第10期:產業融合逐步推進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珠三角攜手港澳建世界級城市群 (2014-05-31) (圖)
4500億重點項目 促廣東轉型升級 (2014-05-20) (圖)
粵北來風(第5期) (2014-04-30) (圖)
粵東盟「夥伴升級」 拓合作新格局 (2014-04-30) (圖)
廣東領銜「共建海上新絲路」 (2014-04-16) (圖)
廣東提速城鎮化釋放經濟潛能 (2014-03-31) (圖)
粵東西北 地級市擴容提質 (2014-02-2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粵北來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