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書院由幾位著名學者錢穆、唐君毅和張丕介在1953年所創辦。這批南下的學人,艱苦經營,排除萬難的原因就是要保存及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國固有文化「爭一口氣」。新亞書院的辦學條件很差,從佐敦的偉晴街到深水埗的桂林街,到農圃道,及後納入香港中文大學,與聯合和崇基學院構成香港第二所大學。
但到1974年,新亞研究所脫離中大體系,獨立辦校至今。今天的新亞研究所仍然艱苦經營,競爭激烈,資金有限,幸得有心人不斷努力,奮起承傳「新亞精神」。4月,幾位新亞人,陳志誠教授、唐端正教授、李學銘教授和廣健行教授就在尖沙咀的商務圖書館旗艦店分享「新亞人在文、史、哲的師承」,吸引了幾十位熱愛中國文化的人士參加,場面熱鬧。
新亞校歌體現「新亞精神」
新亞是指新亞洲,包括中國內地、台灣、韓國、印度、星馬等地,這些地方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謂「新亞精神」,最直接的體現在於新亞的校歌。校歌是1953年由創辦人之一的錢穆先生所寫。歌詞主要分三大段,由「手空空無一物」開始,副歌是「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錢先生生於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經歷了許多的國恥國難,一心想拯救國家,希望國人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有「溫情和敬意」。
錢老做事嚴謹 發言一錘定音
陳志誠教授是新亞研究所的前所長,他負責分享錢先生的學風傳承和個人風采。他說,錢先生的個子雖較矮小,但做事嚴謹,雙目炯炯有神,大家都對他有點敬怕,尤其是每月的研究生報告月會。錢先生都會首先發言,產生一錘定音之效。他的意見都會影響其他導師和同學的意見和發言。
唐端正教授是研究所的第一屆學生,他不單分享了錢先生在哲學組的事蹟,也說了唐君毅和牟宗三兩位先賢。他說唐牟兩人感情要好,徐復觀形容他倆有點像北宋的程明道和程伊川兩兄弟,性格南轅北轍,唐生較隨和,牟生較直接率真。唐端正說牟先生深受康德影響,認為中國哲學可補康德之不足,而唐先生因要兼顧許多行政工作,影響了他的學術成就,甚是可惜。他又說,錢、唐、牟等人都為中國文化作「獅子吼」,很有氣節,用身體力行,帶血帶淚地捍衛中國文化,令人心感佩服,肅然起敬。
新亞研究所的校訓是「誠明」,出自《中庸》的「自明誠」。新亞亦繼承了宋的書院制度,有24條學規。研究所的老師都有深厚的學問,學風嚴謹,尤其是史學組的老師人才鼎盛,主要都是深受錢、唐等人的感召而加盟;哲學組亦大師眾多,唐、牟、徐等都各領風騷。到了今天,新亞研究所仍然艱苦經營着,但新亞人都相信,新亞精神一定可以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大家有時候不妨看看有關課程,吸收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養分。 ■陳家偉校長
作者簡介:哲學博士,天才教育協會會長,優才書院校長,香港公開大學兼任講師,對資優教育、品德教育及學校管理尤感興趣。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