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從1984年第一家港企落地湖南,港商入湘已走過30年風雨歷程。入湘港資已由當年的25萬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54.1億美元,增長了2萬多倍。30年來,湖南省共審批香港來湘投資企業7995家,實際引入投資320億美元,佔全省引進外資總額的59.43%,香港已成為湖南外資最主要的來源地。■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青霞 劉恩琛 報道
5月19日起,由兩岸三地多家媒體組成的「港商入湘30周年」採訪團,對湖南省港資企業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走訪,實地了解港資港企在湖南的發展狀況。
「湖南與香港的交流歷來密切。」湖南省委副書記孫金龍在會見採訪團一行時表示,從上世紀50年代起,湖南就向香港供應大米、茶葉、畜禽等農副食品。改革開放後,兩地交流交往和經貿合作更加緊密、成果豐碩。
由香港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和湖南湘投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五淩電力,投資總額達19.73億美元,是湖南省投資總額最大的港資企業。
累計投資總額13.91億美元,在湘投資設立14家企業的華潤集團,是在湖南投資單體企業最多跨行業最多的跨國集團,集團在湘經營涉及電力、燃氣、新能源、房地產、商業、食品、制藥等多個領域。
自2008年到湖南投資的藍思科技,累計投資總額達15.22億美元,是在湖南發展最快的高科技企業,同時也是湖南體量第一的進出口企業,2013年進出口總額15.01億美元,佔全省總額的23.6%。
30年來,包括怡和洋行、華潤集團和和記黃埔在內的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湖南。湖南省商務廳副廳長羅雙鋒對此表示:「港資企業在我省的外商投資企業中佔有多個第一,已成為湖南一張張重要的開放新名片。」
湘優勢日顯 加速港資入駐
九龍倉(長沙)置業有限公司,項目投資總額14.01億美元,是湖南註冊資本最大的外資房地產企業,所建長沙國際金融中心項目將是長沙城區最高的新地標。提及選擇湖南的緣由,公司傳播總經理王春蕾表示,主要是看好湖南的發展區位優勢和發展前景。
「湖南與香港僅一省之隔,高速鐵路通行後僅4小時車程,飛機還不到2小時,正符合經濟幅射範疇的最佳涵蓋距離。」湖南省發改委副主任黃志軍說,湖南經濟發展得益於港資的大力支持,二者形成了相存相依、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與此同時,湖南經濟發展來勢看好,正步入加速發展的黃金檔期,兩地合作的機遇和空間將更大更廣。
近年來,湖南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湖南省委省政府確立的「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戰略」,從體制、機制上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了招商引資環境,「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氛圍更加濃厚;日新月異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和便捷高效的物流體系、對外口岸平台日趨完善,為湖南未來的發展和港商來湘投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港平台廣闊 助湘企「走出去」
隨着湖南社會經濟和服務業、高科技快速發展的需要,香港將日益成為湖南重要的投資來源地和外經、外貿合作夥伴。
據湖南省商務廳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湖南在香港共設立156家境外企業,合同投資額逾26億美元。2013年,湖南與香港進出口總額達43.1億美元,同比增長44.3%。湖南對香港出口的主要商品在過去的生豬、豬肉等農副產品基礎上,新增了通信設備、電腦零配件和化工產品等加工產品。
香港已經成為湖南省最大貿易夥伴和對外投資企業聚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目前包括中聯重科在內的一大批湖南名企正借力香港走向更為遼闊的世界舞台。
八千港企入湘 與湖南共繁榮
本報記者隨採訪團一行,走訪了位於長沙、常德、株洲、衡陽、郴州五市的部分港資企業,從相識、相知,到相守,7995家港企與這方熱土共同成長,共同繁榮。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1至4月,香港來湘投資依然保持良好勢頭。湖南新批港資企業92家,佔全省外資總數的63.0%;實際到位外資21.94億美元,佔全省外資總額的66.0%,均超過了歷史平均值。
長沙:文創服務業 合作空間廣
5月19日,位於長沙市中心五一商圈的香港九龍倉集團長沙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築工地上,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項目總經理陳錫華在工地巡查。這座長沙新地標--452米的塔樓預計將於2016年落成。
九龍倉集團高層表示,長沙是湖南乃至華中地區投資氣氛及發展條件比較成熟的城市。長沙國金中心不論在地理區位、交通配套,還是在項目規劃、商業規模等方面優勢都非常明顯,「猶如集香港銅鑼灣及尖沙咀的優點於一身」。
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在接見「港商入湘30周年」採訪團時說,港商入湘30年,也是長沙感受到港資巨大拉動效應的30年。當前長沙在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的同時,更加注重轉方式、調結構,推動轉型創新發展,特別是汽車、電子信息、移動互聯網、文化創意等產業快速成長,未來長沙與香港的合作空間十分巨大。
長沙市商務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長沙共批准港資企業1362家,合同利用外資144.7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5.02億美元,佔同期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量的63.03%。
常德:高效服務 引資法寶
過山車的彩色軌道蓄勢待發,巨大的摩天輪聳立在湖中小島......採訪團來到位於常德市柳葉湖旅遊度假區上水集團的「夢幻桃花島」項目施工現場。
由港資企業上水低碳生態城投資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建設的「夢幻桃花島」項目,是內地唯一建在島上的水上主題樂園。包含海嘯造浪池、龍捲風滑道、尖峰極速滑道等水上遊樂設備的「歡樂水魔方」預計今年7月投入運營,2015年項目將整體竣工。
從1985年引進第一家港資企業龍馬時裝有限公司開始,截止到2013底常德市共批准港資企業337家,合同外資額26.64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20.48億美元;其中港商獨資企業196家、合資企業113家、合作企業27家和股份制企業1家,涉及到基礎設施、裝備製造、紡織、食品、醫藥、機械電子等10多個行業。
對於在常德市落戶的港資企業,凡符合國家、湖南省、常德市有關投資優惠政策的企業,市縣有關部門積極幫助企業,確保港資企業及時享受優惠政策。為打造更高效的服務,從2014年7月1日起,企業可直接通過網上外資項目審批系統平台申報新設立和變更外商投資企業(含港資)等事項。
株洲:架設合作橋樑 實現效益共振
「接受港資注入,我們不僅引進了資金,最重要的是,引進了技術,轉換了管理機制,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唐人神集團董事長陶一山在接受採訪團記者採訪時講述了「唐人神」與港資聯姻的故事。
如今,株洲唐人神集團已從當年的一家地方小型國企,脫胎成為國內生豬全產業鏈經營的龍頭企業,並在美國的印第安那州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世界級的原種豬場。
近年來,株洲致力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不斷加強與香港的合作交流,為港資企業架起「友誼之橋」、「經貿之橋」和「合作之橋」。
自1984年第一家港資企業成立以來,株洲已吸引了一大批來自香港的大型企業、重要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湧現出佳兆業、華聯溢百利瓷業、豐利德瓷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
港資企業與株洲社會經濟發展實現了同頻共振。目前,在株經營較好的港資企業有62家,總投資額達7.8億美元,涉及機械製造、倉儲物流、材料加工、服裝加工、房地產等行業,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67.3億元,利潤總額18.4億元,納稅總額8.9億元。
衡陽:凸顯交通優勢 港企投資領域廣
「衡陽的風土人情和政府支持,讓我們來投資的港商感到安心。」衡陽建滔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港人李保文對採訪團記者們說,「雖然面臨經濟不景氣的現狀,還是看好湖南這個市場和衡陽這個基地」。
「衡陽位於中華之丹田、三湘之咽喉、京港之要道,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是全國唯一能同時鎖兩廣的戰略要地。」衡陽市市長周海兵在接待採訪團時介紹,衡陽雄踞全國公路、鐵路、高鐵三大十字架重疊交匯之地,今年將通航的南嶽機場將把衡陽交通提升到全球化時代。
自1984年12月25日第一家港資企業--南方拉鏈有限公司在衡陽市設立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港資企業96家,佔全市「三資」企業總數的60%,港資企業投資總額6.8億元。
據介紹,來衡港資企業不僅數量多,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廣泛,涵蓋了房地產、化工、生物制藥、機械汽車、電子、鞋業、服裝、商貿服務、住宿餐飲業、農業和基礎建設等十幾個行業。
郴州:湖南南大門 港企轉移勝地
「連續12年利用外資總量居湖南省第二位,其中港資是招商引資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郴州市市長瞿海告訴採訪團,作為湖南「通粵達海」、走向世界的「南大門」,郴州佔據極優區位,加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承接產業轉移,發展開放型經濟,使郴州成為諸多港資企業產業轉移地的不二之選。
目前,在郴港資企業達514家,約佔全市外資企業總數的64.7%,港資企業資產達到99.2億元,納稅總額16.6億元,從業人數達6.9萬人。郴州港企代表之一伯朗電梯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迪昌表示,較之香港,郴州的成本優勢、區位優勢、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皆是其把產業轉移至此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