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正與數十國家談高鐵合作。圖為工作人員正在對動車組進行車體清潔保養。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 北京報道)前日發表的中英聯合聲明兩次提及「高鐵」,中國高鐵的出海步伐再次引起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透露,中國正在和二、三十個國家談高鐵合作,中方將為這些跨國高鐵建設提供出資金和技術支持,置換當地資源。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英時,中英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高鐵」出現了兩次。據悉,中英雙方可能合作的高鐵項目,是連接倫敦和英格蘭北部造價約500億英鎊的HS2高鐵項目。
中國的「高鐵戰略」早就瞄準歐洲。李克強此前出訪中東歐時,就曾大力推銷高鐵和中國設備。
中國前駐瑞典大使陳明明就向內地媒體指出,歐洲的很多鐵路老化陳舊,需要更新,但除了法國和德國以外,基本都比中國落後。而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德國和法國,又沒有中國融資能力強,設備也比中國高鐵的價格貴。
已定三跨國路線
除了歐洲市場,擁有技術與資金優勢的中國高鐵,事實上,更多地把目光瞄向了世界。早在2009年,中國已確定周邊三條高鐵規劃戰略,分別是歐亞高鐵、中亞高鐵和泛亞高鐵。
計劃中的歐亞高鐵從倫敦出發,經巴黎、柏林、華沙、基輔,過莫斯科後分成兩支,一支入哈薩克斯坦,另一支遙指遠東的哈巴羅夫斯克,之後進入中國境內的滿洲里。
中亞高鐵與古老的「絲綢之路」重合,取道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經過伊朗,再到土耳其,最後抵達德國。
另外一條泛亞鐵路,是覆蓋東南亞地區的高鐵網絡。從昆明出發,途經越南、緬甸、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最後抵達新加坡。
途經國參與運營
王夢恕對內地媒體透露,中國正在和二三十個國家談高鐵的合作。跨境高鐵的建設原則主要是,由中方出資金、出技術、出設備去建設,建成後由途經國家來參與運營。
王夢恕稱,在此過程中,中方將與相關國家洽談,用修建高鐵來置換當地資源,如中亞和歐洲的油、氣資源,緬甸的鉀礦,由此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以保障中國能源資源的使用。除了推動中國與周邊諸國的連通、貿易往來,也將保障中國稀缺資源的進口,利於油路、氣路等暢通。
王夢恕還表示,高鐵走出去了,相關產業的工廠也可以走出國門,用一條高鐵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出口」。
|